医药网10月27日讯 今年8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公布,由此拉开了中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的号角。10月22日,由健康报社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抗菌药物管理专家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近200名主管院长、医务处、药剂科、感染性疾病医师、临床药师、院感防控专家就抗菌药物管理进行了深入交流。
抗生素耐药趋势不断加剧
与会专家指出,201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114个国家的抗菌药物耐药监测报告中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耐药仍然呈进一步加重趋势。报告指出,全球所有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在一些国家中,有一半以上的病例存在耐药。抗菌药物耐药性导致患者的治疗时间延长,死亡风险增加。据估计,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比非耐药患者高64%。因为耐药菌感染住院时间更长,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并需要更多的重症监护。
据悉,导致全球抗生素耐药的原因复杂。其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给耐药微生物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患者未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或使用质量低劣的抗生素也加重了耐药微生物的产生和传播。感染预防和控制力度不足、抗生素药物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新药研发滞后、监督和检查体系不完整或未建立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抗生素耐药趋势不断加剧。
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指出,抗菌药物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我国医疗机构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明显改善,但治疗用药问题仍较严重。限制类和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前,要求做微生物检验,但临床医生普遍不能有效利用这类检验结果。感染性疾病诊治,尤其细菌真菌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技术和人员,而我国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扩充队伍、提高水平。
胡必杰说,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抗生素耐药趋势,各国政府及医疗机构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为改善感染性疾病结局、保证良好的疗效费用比而实施的优化抗生素治疗,以及为减少药物
不良反应或不良后果所做的努力及措施,涵盖抗生素药物政策、管理计划、细菌耐药监测和感染控制等,即“AMS”策略。胡必杰指出,要建设科学有效的AMS体系,医疗机构应实施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并监测项目执行情况,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对抗菌药物的处方集进行审核、监测和反馈,制订感染性
疾病诊治指南,用计算机技术支持抗生素管理以及开展教育培训等。
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俞云松教授指出,实施最佳的AMS计划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这个体系最好应包括六大类主要成员:主管院长或授权的医务处处长,一个临床药理学家,一个经委员会认证的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师,一个博士级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主任,一个主管感控的专家及一位信息专家等。在我国,大多数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不全面,主要体现在现有科室人员对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真菌感染的诊治经验不足,很难发挥对其他临床科室的指导作用。
俞云松说,如何判定一家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成功与否?个人认为一个感染性疾病诊治能力强的科室,需能收治大量发热待查和难治性感染病例,同时能为临床各科提供强有力的会诊支持,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他说,我国需要规划建设真正的感染性疾病科,才能为遏制细菌耐药提供必要支撑条件。当前,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需要正确评价感染性疾病科及其创造的价值。从国家角度,要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定位、能力建设进行重新规划,明确其建设方向;从医院层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发展可能需要战略远见,不能单纯从现有的经济效益来衡量。
辉瑞中国副总裁兼急症产品业务集团负责人吴琨先生表示,中国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医院管理层、临床专家、
企业、公众的全力配合和努力。辉瑞中国一直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使命,辉瑞目前在多个领域开展活动,协助政府提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能力、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