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医药 > >> 国内药品市场观察:咳嗽用药迎来旺季

国内药品市场观察:咳嗽用药迎来旺季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米内网  作者:米立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1-13 00:00:00

        秋冬季节的到来,咳嗽类用药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销售高峰期。由于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干燥、粉尘环境污染等因素,致使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患者骤增,而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使得该市场需求增长明显。

  

       咳嗽实质属于人体保护呼吸道的一种反射行为,当呼吸道受到异物的刺激后,通过咳嗽产生的呼气性冲击动作将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如黏痰、细菌体、纤维等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常见伴有咳嗽症状的疾病有感冒、支气管炎、咽炎、肺炎等。

   

      咳嗽用药是零售终端市场销售贡献率较大的一类用药,由于近年来新医改、社区医疗机构的完善、加上因药品招标导致药价下调的现状,使得该类药物的销售同样出现放缓,但依然保持良好上升空间。三城市2011年下半年零售终端销售情况比较,规模最高是武汉,4季度和3季度比较,由于寒冷气候导致咳嗽人员加多,三城市的止咳类市场增长均超过30%。

   

       由三城市CR4集中度表现可见重庆整体市场呈现分散经营,产品多但集中度低,市场呈现百花竞放,争雄斗艳的局面。杭州和武汉的市场集中度呈中等水平,尤其杭州。而细化到化学药和中成药的竞争状况,化学药集中度明显比中成药要高,特别是杭州的化学药竞争市场呈极高集中,垄断品牌占据着优势地位;中成药竞争格局在重庆和该城市整体市场相似,分散无序,产品间的博弈更加激烈。

   

      止咳用药在零售终端基本可以划分为中成药、化学药和中西结合药,还有些用于日常保健的食品类占据非常小,其中中成药占主导角色,占了78.6%的比重,品种有200多个,而化学药和中西结合药占比均不超过15%。如果细分的话,化学药可以根据咳嗽的原理分为祛痰、镇咳和平喘三大类,而中成药自古提倡治病求因,力求标本兼治,细分比化学药较为复杂,大体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肺阴不足证等几大类,且大部分的咳嗽用药均是止咳和化痰两种兼顾功效。化学药虽然起效迅速,症状缓解明显、但因一定副作用,尤其对于长期服药患者,会更为倾向选择中成药,中成药有悠久的治疗历史,从《内经》开始,已有非常系统的对咳嗽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的论述,虽然起效相对缓慢,“标本兼治”的概念深入民心,故消费者对中成药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化学药和中西结合药。繁多的分类也造就了该品类众多品牌的蓬勃发展,很多品牌在细化的小分类里面也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

   

      剂型分布主要以口服液占很大比重,而片剂和胶囊剂也分别有11.1%和9.2%的比重,其他剂型由于服用和携带方便性稍逊,占比相对较少。口服液包括膏剂、糖浆剂和口服液,凭借口感较好、剂量容易控制、服用方便、小孩和老年人群依从性强等原因使得该剂型独大。人群分布可见在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是成人用药,占了8成多的市场,而专门针对儿童类的咳嗽用药品种较少。现今我国有大约3亿儿童,儿童用药相对贫乏的现状也暗示着空白市场的机会巨大,咳嗽成人用药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成熟度也较高,经营成本大,国内企业不妨尝试把眼光投向相对空白的儿童市场。

   

       化学药产品成份中大多是氨溴索、氢溴酸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磷酸可待因的单方和复方制剂,而在三城市的前五品牌中均能看见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的沐舒坦系列和惠氏制药的惠菲宁两品牌的身影,由于含“磷酸可待因”的止咳露、止咳糖浆等严格限购,这类产品份额也下滑较多。凭借电视、橱窗等大量媒体宣传迅速打开OTC市场的沐舒坦和惠菲宁,近年来上升迅猛,成为咳嗽类化学用药的排头军。

   

       中成药产品虽然分类众多,但在消费者心目中中医治疗咳嗽约定俗成的直接划分成寒咳、热咳和其他三种类型,而在市面上,以热咳为诉说适应症的药品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将近30%多的比重,在三城市合计的统计数据也可见,热咳类产品占比达49.2%,代表产品有蛇胆川贝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寒咳类产品相对较小,代表药物有止咳宝片、通宣理肺丸等。其他类别产品如咳喘顺丸、消炎止咳片等。

   

       产品在三城市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由念慈庵的蜜炼川贝枇杷膏领先,尤其在武汉,领先其他品牌市场份额的6倍多,在杭州市场,强力枇杷露和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2011年下半年的占比相当,强力枇杷露在杭州有5个厂家竞争,哈尔滨康隆药业比杭州胡庆余堂表现要好,而另外两个城市的其他竞品暂时无法对衡首位品牌。

   

       咳嗽用药这类以零售市场为主战场的传统用药,市场趋于成熟,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有限,而产品同质化较明显,加上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差异也不大,基本是通过广告宣传来拉伸购买力,最近“OTC广告拟禁”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如果真的正式出台,对该类产品的市场营销模式将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切断了以往熟悉的捷径,企业要维护自有品牌原有的消费群,扩大吸引面;新品和二线品牌会否就此被埋没?有没有更好的营销策略?一切尚未有定数,但异动中,机会总是留给提前做准备的。未来市场格局为否因此而有所波澜?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米内网  作者:米立

相关热词搜索: 国内药品市场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