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行业变量使得浮华冲动下高速而又粗糙的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提效与全资源整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最根本要求,只有持续高效的创新,才能带来长远的发展。
在第24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召开前夕,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以下称南方所)的邀请函为序幕,拉开了有关未来行业发展推动者和领导者潜质和特性的探讨:抛却浮华下的继续冲动,发起对自主创新这种最质朴力量的寻求,正是现在领导者还存在、未来领导者必将继续拥有的性格。
抛却浮华的冲动
当前全球制造业的发展主题都以升级和转型为主,在中国制药工业的改革中,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转型日益迫切。
高溢价下规模性商业并购形成的全国“跑马圈地”、高额广告轰炸带来的OTC“爆炸式增长”、以金钱和人力为基础的代理制换来的“野蛮式增长”……在持续多年高速而略显浮华的主体商业模式下,中国医药经济隐藏着内生性、绿色可持续性增长的缺乏。
新GMP、基药制度、医保控费、反商业贿赂等行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上述诸多发展模式的弊病暴露无遗,以此为基础的医药行业发展也面临转型。
据南方所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医药工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工业总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2%,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7%。但从2012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放缓,预计工业总产值增幅下滑到20%以下,利润2012年前5个月的增速仅为18.4%。
基于目前的产业发展特点以及对行业发展需求的判断,第24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的主题定为“冲破慢周期——创新提效与全资源整合”,在宏观因素和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冲破慢周期的含义是产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朝着深层次进行。
而要进行结构调整,就要甩掉原来只重视速度忽视资源可持续、忽视质量的增长模式,创新提效是企业应对永远在变的行业环境最有效的方式。
“经济的发展不是简单地由一两个变量主导的,过去我们很看重速度这个变量,实际上增速相当于曲线的斜率,斜率平缓但是曲线还是上扬的,要看到增速放慢是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结果是带来效率的提升,单位产出的增加。”南方所专家指出,过去看重创新的研发强度,实际上创新力是一个复合概念,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包括创新靶标的选取、投资的决策力、执行力、把一群优秀的人力资源统筹调配的团队协调能力,还有新产品的价值变现也考验营销能力。
寻求质朴的力量
冲破慢周期,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创新能力、销售网络渗透力、品牌影响力等等,而提效要求对创新专注,要有投入产出的效率和以此为基础带来有力增长的速度。
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未来中国医药行业将会在目前数千家企业中诞生真正的巨头,在规模、效益、发展速度、创新能力等领域全方位领先于同行。
然而,以创新为发展核心动力,带动龙头企业迅猛发展,促使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优化模式,已经逐渐替代过去单纯的规模和资本并购推动的滚动式增长模式。
创新的接力正在促进企业和行业的效率快速提升。
近年来,大型制药集团积极重组研发体系;扬子江、丽珠等传统仿制药生产销售民营军团,同样在组建研究院,整合研发平台,招贤纳士,埋头研发;恒瑞、先声、东阳光、天士力等一批大型创新型企业经过先期多年的低调研发,目前已经逐步进入创新品种的收获季节。
南方所2011年制药工业百强数据显示,每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中,东阳光占11.7%、先声占9.7%、恒瑞占9.6%、天士力占9.3%。
以此换来的结果是,在新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中,齐鲁为75.3%、天士力为66.0%、恒瑞为65.1%、复星为53.5%、东阳光为40%,这些企业无疑是中国制药行业中增长效率最高的企业。
“在成本要素上升的年代,所有的变革一定要以有效为前提,因为时间、团队和整个竞争环境都不容许你无效地折腾,有效率才能保持稳健前行,微创新,做专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南方所有关专家表示。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