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医药 > >> 医改深入推进 药店向加速大健康产业转型

医改深入推进 药店向加速大健康产业转型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刘亚力 夏姗姗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0-25 00:00:00

        随着医改的深入,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明确提出2015年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今年北京市3000多家基层卫生机构药品将降价30%,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龙岩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全,必将分流一大部分去药店买药的人群,药品零售业发展面临挑战。药店多元化经营,向治未病等“大健康产业”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药店转型是大势所趋

   

        手机报在10月20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头疼脑热的小病,“一般去医院就诊”的人群为6%;“不在意,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人群占31%;“上网问诊”的人群占5%;到“附近药店买点药”的人群占56%。这个调查虽然是针对手机上网人群,但足以说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患小病选择去药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全对于小病去社区医院就诊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医院的医药分开、社区医院药价下调、医保范围扩大,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医疗费用,使得一部分在药房买非处方药的人群到医院看病。医师服务费用和药费加起来与在药店的花费相比相差不大,这样会吸引一些低收入人群选择去医院看病。药店非处方药的销量会下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表示。

   

        2006年11月,北京市实行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政府集中采购方案,2007年,首批涉及有312个品种、923个规格的常用药品被统一配送到各个社区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今年,北京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正式启动。全市所有区县规划设置内的30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参加集中采购。北京市卫生局预计,药品价格将平均降低30%。“基层卫生机构药价的下调,药店药品的优势将不存在,药店的发展面临转型。”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龙岩向记者表示。

   

        品牌店走“药店+诊所+名医”模式

   

        京城连锁药店的“四大家族”——北京医药股份、金象大药房、同仁堂和永安堂,这些品牌药店有着深厚的品牌文化积淀,具有“大健康产业”的品牌优势。“‘药店+诊所+名医’将是品牌药店的发展趋势,比如说同仁堂和金象大药房。”龙岩表示,隶属于金象中医诊所连锁体系的金象天承中医诊所2010年营业,该诊所的医生全部是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名医。

   

        “我们药店的白芍是杭白芍,这和一些医保范围内的药品味道不一样。现在药店中药代煎,药熬得非常好,他们力求从地道药材、精致加工、名牌名店等方面做出特色。”金象天承中医诊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上乘的药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来弥补因为医药分开导致的一部分客源的流失。现在仍然有不少人来我们店抓药”。据了解,目前金象大药房的中药材销售量是逐年上升的。

   

        北京鹤年堂大药房不光经营药品,还做养生产品,如有独特配方的四季养生酒等。目前鹤年堂的养生会馆在北京有3家,在全国有20家。该养生会馆由产品营销到服务营销,对中医“治未病”的方式进行调整,将养生馆专业化,做到先“审微恙”再做有针对性的调理。鹤年堂不仅做养生会馆,它的中医院目前也开张营业了。

   

        龙岩认为,同仁堂、鹤年堂等品牌企业是行业内非常特殊的现象。它具有上百年的品牌积淀,这种品牌价值在大多数老百姓心中比药价便宜几毛钱、几块钱的影响力要大得多,这就是品牌效应。同仁堂具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中高端收入人群成为它的忠实客户,品牌药店走“药店+诊所+名医”的模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弱势品牌需要寻求突破口

   

        一方面医改深入、政策调整;一方面市场放开、自由竞争。一些平价单体药店因为规模不大、采购成本较高、管理体系和自身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其运营成本过高,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未来的药店市场格局中,药品价格合理甚至相对低价的、具备一定规模并有品牌影响力,同时又有丰富服务内涵的药店生存空间大,占行业主流。”龙岩认为。

   

        谈到单体平价药店的发展空间,龙岩表示:“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下,药店肯定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他们要关注政策的走向、市场的先机,寻求转型之路。”他举例说了“7-ELEVEn”这个品牌转型发展的例子。“7-ELEVEn”品牌原属美国南方公司,取名源自于营业时间由上午7时至晚上11时,创办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发展不错。但在五六十年代,零售行业巨头“沃尔玛”创办并发展壮大起来,对其品牌形成极大冲击。为此,“7-ELEVEn”在经营方式上另辟蹊径,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零售业经营者伊藤洋华堂引进日本,推出24小时服务,并发展快餐项目。正是由于它快餐门店的发展带动了零售产品的消费,开启了便利店时代,迄今拥有超过3万家店铺,遍布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

   

        日前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与金象大药房、京卫大药房两家药店合作,全市200多家分店可以提供药师电话咨询、上门送药服务。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打通京卫大药房上地佳园店电话,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这里一直是送药上门服务,是周边附近的小区就可以。”药店的竞争在于人性化、差异化竞争。

   

       五年完成向大健康产业转型

   

        药店向治未病等“大健康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现在药店开始经营保健品、做中医养生馆,向产业化发展。湖南怀仁怀化大药房在经营药品和保健品的同时,还有养生基地。“药店要多元化发展,需要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说客户有颈椎病,可以把治疗颈椎病的中成药、针灸、按摩椅、体操、对颈椎有好处的食疗等大健康产业的调理产品打包提供给客户。”龙岩表示。

   

        陈其广认为,“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恐怕只有开办中医诊所才更合适,因为中医诊所操作相对简单,通过号脉能够诊断出病症所在。西医诊所医生的听诊器代替不了生化检查,开办西医诊所的成本会很高。药房加中医诊所,无疑会分流大医院的压力,而且中医诊所的治疗简便验廉,患者愿意接受。但是对于资金不雄厚的药店来说,中医诊所的出现需要办理各种证件,而且医务人员的费用不仅要药店承担,而且还要盈利才能维持。“药店+诊所”模式的发展需要政策优惠。

   

        龙岩表示,药店发展需要市场化竞争。政策规定“药店相距须超350米”,这不利于优质药店的扩张。目前职业药师缺乏,有的职业药师有资格证但缺乏用药经验,而药店部分工作人员有用药经验却没有资格证书。这些都制约着药店的发展。

   

        “预计在5年后,北京药店行业会完成向大健康产业转型。”龙岩表示,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在政策上存在较多不同等待遇,比如说税收、医保等方面。药店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出符合行业市场规律的政策,比如说在人才、制药等方面政策可以有所松动或调整。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刘亚力 夏姗姗

相关热词搜索: 医改深入推进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