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局
7月18日,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公告显示,公司高管层以自有资金通过广济绿装累计增持公司股票1,105.86万股,占总股本0.99%,增持均价14.468元/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1.28%,增持市值达1.665亿元。这被外界解读为,公司在进行互联网+大建筑布局后,管理层对公司的长期看好。
此前,在基金资本层面,广联达还有一轮大规模的释放。6月中旬,广联达曾发布将成立两只互联网+建筑产业基金的计划——拟与英诺天使合作设立1.5亿元规模的广联达英诺天使基金(一期),拟与启赋资本合作设立3亿元规模的启赋广联达VC基金(一期)。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国内互联网+大建筑领域的基金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上市公司熟悉产业、有行业经验、上下游资源以及社会公信力;专业基金有更强的募资能力、风险投资能力以及投后管理能力。在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营中两方将形成合力。
对此,广联达总裁贾晓平表示,一只天使基金,一只VC基金,目的就是要在行业内孵化一些成长性公司,或是收购战略资源,最终使广联达在运营上实现“自营业务+资本”两条腿走路。“在两只基金里,广联达的身份都是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广联达董事、高级副总裁王爱华透露,投资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周期。
大建筑领域向来是一个重资本、重链条、偏传统的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产业互联网化的路一直走得很慢。此次产业基金在资本层的释放,是否意味着互联网+大建筑领域风口的到来?
“互联网因素的介入,恰恰瞄准了大建筑行业的痛点,可以实现生产去库存、渠道去中介、金融去杠杆,理论上越传统的领域越存在由互联网革新所带来的新商业机会”,但启赋资本强调,广联达是资方进入互联网+大建筑领域,在现实中最看重的一环。
互联网因子
实际上,BIM软件起家的广联达刚刚经历了一场转型。
近日,广联达更名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被视为在去年5月,企业正式宣布转型互联网后的一次集中释放。按照贾晓平的描述,广联达现在已经是一家建设工程领域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商。
对于转型,贾晓平给出了几个关键点:产品转向“云+端”架构、实现矩阵化,商业模式实现由售转租,运营上“自营业务+资本”两条腿走路,构建了细分的用户社群体系。
来自广联达官网的信息显示,从业务结构上来看,其已经形成了基于BIM的行业专业应用、旺材电商、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和国际化业务等板块。更为关键的是,各业务板块均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在大数据领域,广联达有两个产品线:一是广材网,汇集了全国近8年30个省、324个地级市的建筑材料价格数据;二是广联达指标网,积累了全国超过5000个已建项目的成本数据库。此外,广联达还提供了在线的成本指标分析工具,可以在几分钟内把一个工程的成本数据全部计算出。依托这两套大数据产品服务体系,现在已经和江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打造了建筑领域公共资源交易的一门式服务体系。对于成效,江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肖依平曾给予了四个字的评价——汗马功劳。
成立于2015年的旺材电商,旨在服务中小地产商和房地产行业供应商,通过聚量实现对采购成本的压缩,当年签约额就已经超过了20亿元。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广联达已成立广联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北京广联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广州广联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分别是1亿元。
“电商可以直接打通采购方与需求方,实现去中介;应用可以聚合数据,延伸征信等数据服务,进而提供金融服务”,贾晓平表示,广联达的业务板块间已经构建了一个内部生态体系,并开始实现协同效应。
现在,广联达还会围绕大建筑领域构建一个外部大生态体系,除了依托股市与资本,进行行业孵化、并购外,其还与数十家企业一同构建了中关村智慧建筑产业绿色发展联盟,旨在搭建资源对接、项目联合开发、产业孵化培育等方面建立合作。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商业变现上,消费互联网强调“眼球价值”,产业互联网要依靠“实体经济”。贾晓平坦言,产业互联网的变现速度要远慢于消费互联网。(来源: 新华网 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