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有机食品认证乱象重重。黑龙江绿环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湖南欧格有机认证公司被取消认证资格、吊销认证执照。据悉,2012年7月之前,国内认证每年交两万元年检费即可获得通过。
近年来,有机食品的概念早已风靡全国。在国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强调不使用农药、化肥及其他生长药剂,且不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种植产品,有机食品自然成为中国消费者在以健康、绿色及生态为导向的食品采购中的重要选项。
既然作为相对特殊且高价的产品,那么来自专业机构的认证就必不可少。但不幸的是,尽管贴着各式各样的认证标签,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不合格产品却依然层出不穷。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认证机构很难保持专业性和独立性。可以说,认证混乱与虚假是我国有机食品产业链中人所共知的弊病,而作为监督链条上游的有关部门,也常常监管不力,不仅使消费者追求更健康饮食的愿望落空,也侵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剧了不安全感。
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相较特殊的是,认证工作本来就需要充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属于现代社会中的“专家系统”,一般来说都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消费者的认知范围和生活经验,不易直接为普通人感知和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只能处于“无知”或“听信”的盲目状态。资质不足的假认证机构自不必说,即便其机构确有认证资格,若其与委托认证方供销商有利益输送关系,也可将不达标产品认证为合格。而作为认证机构的认证者,同样也是最上游的监督者,政府相关部门也难以时时处在消费者的监督视野中。
由此可见,有机食品认证乱象的症结在于其生产、认证和上市均处于同一条封闭的产业链,将普通消费者隔绝在外,使得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不能充分参与市场博弈,只能被动地处于市场的终端和下游,承受被欺骗的恶果。因此,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如何能保证消费者在有机食品认证中的参与权,让他们有机会去为自己的事做主。
显然,让消费者穿着白大褂走进实验室并不现实,我们可以从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中实现逆袭。不妨尝试从社会创新的路径出发,将有机食品的培育做成一场热烈的民间行动。有民间组织资助下的小规模有机种植实验,依靠传统农业技术实现货真价实的有机食品。耶鲁大学就有学生们自己开辟了一块田,卷着裤腿扛着锄头来实践有机农场。故不妨以民间行动的方式倒逼市场运作,参与市场博弈,以积极的民间行动终结有机食品乱象。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