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食品 > >> 中储粮“挤水”高端油市场

中储粮“挤水”高端油市场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8-27 00:00:00

  在中低档食用油领域站稳脚跟之后,中储粮开始进入中高端食用油领域。

  

  按照其一贯低价策略,中储粮的进入,中高端食用油的价格将被整体拉低。

   

  配比无秘密

   

  作为进入食用油领域一年半的新手,在食用调和油市场并未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中储粮正在利用公布产品配方的模式“挤”进市场。

   

  根据规划,中储粮的高端产品为芥花油、玉米油和橄榄油三者调和而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0%、33.3%和16.7%。在食用油领域,这三种产品的单品均属于中高端产品,尤其是橄榄油动辄上百元一瓶并不鲜见。

   

  “我们的产品就叫做芥花调和油,因为这里面芥花油的量最大,”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表示:“我们不用橄榄油做噱头。”

   

  因为关于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迟迟未出,对调和油的配料比例没有明文规定,导致的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将产品原料中的价格最高者作为产品的品类进行宣传和销售,某品牌深海鱼油为卖点的产品,就曾因为鱼油含量不足2%而遭到过质疑。

   

  在食用油业内,拉虎皮做大旗是一个人人皆知的秘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产品中橄榄油的比例不足10%,却冠以橄榄调和油的名义在市场上大卖。新金融记者查询显示,某品牌的橄榄葵花调和油5升产品售价为94元,而与其同档次品牌的橄榄油1.5升为248元,价格相差8倍以上,其中橄榄油的含量可想而知。

   

  调和油产品,不标明产品中各种油品的比例,不以含量最多的油品来命名,却采用以高价产品为噱头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改变的趋势。

   

  “作为食用油领域的后来者,金鼎一直坚持标明产品中的各种油品含量,之前的调和油产品如此,现在的中高端芥花油同样如此。”王庆荣介绍,希望以此来推动调和油标准的尽早出台。

   

  挑战“老大哥”

   

  公开产品配比之外,价格被认为是中储粮油脂得以在食用油市场掀起波澜的另一个“法宝”,而这与其作为国家调控食用油价格的身份不无关系。

   

  自2001年成立以来,中储粮一直担负着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任务,而其油脂公司成立后,稳定食用油价格就是其目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市场的后来者,采取低价格策略并不让人意外。

   

  以较低价格强行在食用油领域打开缺口,挤入市场的中储粮在站稳脚跟之后,开始在中高端油领域发力。此前,价格跟随策略是中储粮金鼎的常用方式。“同等产品价格肯定要比两巨头低,这是长期的策略,也与中储粮作为国家调控粮油价格的抓手有关,稳定市场价格是责任。”

   

  食用油领域,中低档一直是各个厂家的必争之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食用油销量增长15%,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大豆油、菜籽油等低挡油品,这其中,益海嘉里、中粮等老牌油企,凭借着进入市场早,消费者信任度高等因素,一直占据着行业排头兵的位置,位置很难撼动,目前金龙鱼、福临门两巨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即使是中储粮这样的粮油巨头更多也是采取跟随战略。

   

  另一方面,在高端食用油领域,竞争同样激烈,其中金龙鱼和福临门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不断。“2009年的时候,金龙鱼刚刚推出玉米油不到一个月,福临门的类似产品马上跟进,谁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市场。”中国粮油协会一位人士介绍,虽然中高端食用油的销量不是很大,但是单品利润要远高于普通食用油。

   

  欲冲击前三

   

  凭借着芥花油的上市,其冲击食用油前三的目标不变。

   

  在此之前,自进入小包装食用油领域开始,中储粮金鼎采取的同等产品比竞争对手价格低的战略让其尝到了甜头。“我们12年的销量是15万吨,而今年到7月末为止就已经销售了14万吨,销量翻番应该困难不大。”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告诉新金融记者。

   

  鲜为人知的是,在食用油行业,随着季节的变化,销量迥异。“一般来讲,下半年是销量增长的最好时机,无论是中秋国庆两节还是元旦春节,都是食用油销售的绝佳时机。”这与社会团购,企事业发放福利等因素不无关系。“以食用油作为福利,在各地都相当普遍,区别在于,一二线城市多选择橄榄油这样中高端油品,而小城市则多为中低档油品。”中国粮油协会前述专家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显然,中储粮在此时推出高端产品,冲击下半年市场的意图明显。同档产品价格低于对手的价格杀手锏,让中储粮金鼎在中低档食用油领域尝到了甜头,现在其想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中高端油领域。

   

  2013上半年销量显示,中储粮金鼎已经排名行业前五。随着新产品的推出,其离行业前三的目标愈近。小包装食用油本身微利和完全市场竞争特性的背景下,近身搏杀是各品牌必须面对的问题,价格战是最好的利器。

来源:新金融观察 作者:彭俊勇

相关热词搜索: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