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个外资奶粉品牌价格垄断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已结束,虽然目前结果未出,但洋奶粉们似乎都很从容。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多款洋奶粉价格变化不大,即使降价也只有几元钱。曾经降价口号喊得最强的惠氏,甚至还在通过换包装重返高价。此后,政府和国外奶粉企业间恐将针对价格展开“持久战”。
市场上“挺价”花样多
遭反垄断调查后,企业们降价的口号喊得都很响亮,但却大多口是心非。北京商报记者在和平西街一家大型超市发现,货架上的大部分900g洋奶粉依然在200元以上,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销售人员7月以来是否有降价或促销活动时,其表示并没有,并称都是洋奶粉,“质量有保障,降价很难”。
北京商报记者另到蒲黄榆物美超市看到,虽然有产品贴出了降价标贴,但大部分幅度只有几元钱。其中,多美滋货架的标牌上写着,“凡购买多美滋优阶优衡多系列产品350g.900g第二件6折”。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体现出洋奶粉降价的诚意,甚至有消费者反映,他们很不喜欢有附加的促销,“这是在变相给消费者施压”。
另悉,反垄断调查消息发出后,最先喊出降价口号的惠氏奶粉,其推出的金装系列新包装,部分涨价在6-40元。虽然促销员坚称,新产品在DHA等人体必备元素的含量上有所提升,但在业界看来,这仅是惠氏“新瓶装旧酒”的变相涨价手法。
反价格垄断大棒落下
有知情人解析称,惠氏高价“挺新品”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以“超高端”替代“高端”、不断刺激市场的营销策略。“虽然很多外资奶粉品牌都号称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了锌、铁等成分,但这些添加成本实际上微乎其微,更换包装的费用和涨价的利润相比也远远低得多。”
而洋奶粉之所以如此“横行霸道”主要是其利用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在没有竞争的沃土上,洋奶粉价格狂飙式增长,从2008年以来涨价幅度超过30%。而这也正成了国家发改委对其实施反垄断调查的重要原因。据了解,7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等奶粉企业进行了价格反垄断调查。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以900克的罐装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进口奶粉到岸价平均约85元,“国外终端零售价在125元左右,但同品牌、同包装、同重量的奶粉在中国市场价格超过250元”。
洋奶粉恐面临持久战
据专家预测,如果被反垄断部门确认违反《反垄断法》,违法企业可能面临年销售额1%-10%的罚款。预计上述几家奶粉企业将面临最高19亿元的天价罚款。面对洋奶粉们纷纷“挺价”行动,有专家表示,应该给它们更严厉的惩罚,在罚款的同时,应在降价幅度上“给出硬性要求”。
对此,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陈瑜说, “现在是市场经济,很难对产品进行定价”。同时,陈瑜指出,国家发改委通过这一次反垄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持久战。“等这一轮调查结果发布后,国家发改委很可能进一步采取措施。”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