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食品 > >> 我国三氯蔗糖产业投资过热须警惕

我国三氯蔗糖产业投资过热须警惕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6-27 00:00:00

  安全、高效的食品添加剂是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的重点,三氯蔗糖确实是这样一种值得开发生产的安全高效型食品添加剂,但对于三氯蔗糖这种食品添加剂产品也要具体分析,在现阶段国内外形势下投资三氯蔗糖项目需慎重考虑,如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问题等新形势、大环境。在去年举行的甜味剂专业委员会年会研讨会上,就有不少非三氯蔗糖生产企业负责人指出,三氯蔗糖行业的苦日子2013年就要来到。


 

  我国目前正在生产三氯蔗糖产品的有江苏、山东、广东、湖北、安徽等十几家生产企业,最近两年一下多出了6—7家三氯蔗糖生产企业,基本上每家企业都宣称年产要达到500—1500吨不等,看上去我国三氯蔗糖实现自主化生产的形势大好,但根据笔者近期实地去一些三氯蔗糖生产企业了解的情况来看,三氯蔗糖目前在我国离产销两旺,供需基本平衡的理想状况越来越远,供应量正在显著超过全球需求量,行业投资明显有些过热。
 

  先从技术说起,三氯蔗糖的制备过程十分复杂,从投料到出产品周期很长,技术含量和门槛很高,往往由于某一步骤中一个参数的偏差等细小因素就会导致整个反应过程的失败,因此需要大量的后续科研投入和细致繁琐的工业化试验研究,部分企业还不了解这个情况,以为从外面转入技术后就万事大吉,何况一些引入的技术还不成熟,产率低成本高,甚至达不到国家或JECFA标准,还有环保技术不成熟。国内有一些公司和科研机构都很早对三氯蔗糖进行了研究开发,但都由于种种技术问题而中途放弃,近年来尽管我国科技人员在三氯蔗糖的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研究成果还仍多见诸于实验室研究和学术论文,在生产工艺与设备装置的设计,制造和工业化规模放大等方面还并不很完善,很多只是小型反应装置的复制或叠加,难以做到直接放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具体来说,我国的三氯蔗糖产品总体还未进入完全成熟的生产阶段,还未突破三氯蔗糖生产技术难度大、单套产量低与生产成本高的瓶颈。同时,国外公司所利用的是工艺较为先进的,成本较低的,很环保的工艺技术,而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新投资企业目前大多用的化学合成工艺,在成本与环保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差,而环保技术落后,考虑到我国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企业发展难以持续或保持长远。

 
  同时,区别于其他一些高倍甜味剂,三氯蔗糖项目单位产量的投资很大。建设一个年产30吨三氯蔗糖项目,即使在公用工程齐全的情况下,也需要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规模再大一些,投资肯定要超亿元。这种低产量、高投入的项目,投资的风险可想而知,与国内外已有规模的厂家相比,这种投资是具有很高风险的。另外,由于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后续技术改进原因,国内厂家尤其是新投资企业生产目前还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前面提到,国内大部分新投资企业计划建设年产为500—1500吨的规模,实际上都难以实现,至少不能几年内到位,除了江苏的两家企业,大部分规模均很小,当前规模对三氯蔗糖生产企业来说,是降低成本,形成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对于三氯蔗糖产品特别典型,这明显区别于其他高倍甜味剂。但规模上去了,市场销售、流动资金和技术要求等诸多问题又来了,目前对于一些新投资企业正面临这样的两难问题,并且往往是致命的。然而在我国,可能是因为宣传力度过大过偏,或有一些误解。如部分准备投资的企业到海关去了解出口数字,认为我国2012年出口三氯蔗糖达到了1500—2000吨,但通过海关产品三氯蔗糖编码查到的三氯蔗糖出口数据往往是不准确的,其中原因就不多说,这个数字肯定是虚高的。根据笔者近期了解,除了前面提到的新投资正在生产的企业,目前国内还有多家企业正在四处寻找生产技术和筹集大量资金,准备投资生产。

来源:糖酒快讯

相关热词搜索: 我国蔗糖产业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