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行业公信力,只能靠从原材料到加工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重获公众信任,而不是靠穿上件“洋马甲”耍花枪。 在买奶粉这个事情上,中国人真可谓是满腹苦水步步惊心,一不小心就得掉坑里去。国产奶粉曾多次伤害消费者,就不多说了,即便花大价钱买“洋奶粉”,现在也真不是那么让人放心。
近日,央视报道说,目前市场上100多个洋奶粉品牌,有8成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企业花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1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这些“贴牌”洋奶粉混水摸鱼,质量没保证,让无数为选一罐好奶粉而焦头烂额的中国父母们再次慌了神。
从来没有哪种商品,比奶粉更能牵动国内万千父母的心。自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曝光后,国内的乳品信誉便一直在低位徘徊,消费者对洋品牌趋之若鹜。未料,洋奶粉也是鱼龙混杂,让人防不胜防。
有数据显示,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进口奶粉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前的50%大涨至目前的80%。然而,奶粉市场的“媚洋”之风,也催生一大批奶粉“假洋鬼子”品牌,一些国内商家在海外注册商标,或委托代工生产、或购买大包基粉在国内罐装,产品只销往国内,在宣传上却号称“原装进口”、“奶源进口”,打擦边球以混淆视听。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商家贴牌生产的“假洋鬼子”奶粉,保守估计占国内进口奶粉品牌的6到7成。
贴牌洋奶粉乔装后在国内广受欢迎,更多地与国产奶粉质量让人难放心甚至信用崩塌有关。近年来,国产奶制品掺杂使假花样频出,消费者信心大减,在事关下一代生命健康的奶粉问题上,中国父母们步步惊心,即使花高价钱,也要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不管是名牌、杂牌或不是牌子的“洋奶粉”,都成了香饽饽。消费者的推崇让洋奶粉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高额利润让不少国产奶粉选择沾“洋”品牌来分一杯羹。
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中国进口奶粉只有9.8万吨,而到了今年,仅一季度进口奶粉量就达到24万吨,这还不包括“水货”。在国产奶粉信誉大大下跌的背景下,“洋奶粉”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迷信心理,一些“洋奶粉”在中国采用双重标准,除商标是“洋品牌”外,无论奶源还是工艺都是国产化的。而另一些奸商更绝,花低廉的成本去国外注册一个洋商标,交给国外小作坊代加工后,专门进口到国内赚取暴利。
贴牌洋奶粉贴出的是奶粉生产行业的不自信。过去奶粉生产企业不断曝出的丑闻,确实极大地伤害了国产奶粉业的市场信誉。然而,拯救行业公信力,只能靠从原材料到加工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重获公众信任,而不是靠穿上件“洋马甲”耍花枪。 贴牌“洋奶粉”大行其道,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受伤害的还有人们对整个奶粉市场的信心。堵住监管漏洞,加强对进口奶粉品牌监管,清理奶粉中的“假洋鬼子”是当务之急。这需要从根本上消除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奶粉质量监管体系的信心,否则,类似贴牌生产的假洋奶粉不仅难以根治,而且可能愈演愈烈。 对此,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开出的药方则是,“乳品企业须坚持用良心去做市场,奶业人应当以恒心与行动来感化、感动消费者这个上帝。”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艰难,因为这一切不仅依靠主观上的努力,更需要落实到行动和细节上。 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消费者的支持和信任,更需要中国乳业的真诚和付出。只要有这个信心和目标,我们相信未来会实现中国乳业光明的前景。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糖酒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