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奶制品抽检结果,称国产产品质量好于进口产品,引发公众质疑。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的检查都是抽查,不合格乳品流入市场难避免。不过,刘美菊拒绝透露不合格乳品的产地,并称“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合格的产品”。
“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合格的产品”?刘秘书长显然没有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说话。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关注的不是合格产品,而是不合格产品。只有知道哪些产品有问题,才能在购买时敬而远之,从而避免受到伤害。然而,中乳协拒绝透露不合格产品,让我们在选择乳制品时只能“蒙查查”。
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全面公布抽检结果,帮助消费者理性消费,是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中乳协不仅是本行业共同利益代言人,更肩负着监督产品质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使命。公布不合格乳品名单,有利于通过消费者的拒消费,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乳协此举正可谓是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的普遍心态。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光鲜的一面,而把不好的一面掩盖起来。此前,中乳协就曾高调表示,2012年共进行了11次抽检,结果表明市场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都没有问题,“百分之百合格,消费者尽可放心食用”。直到遭遇社会质疑后,相关负责人才不得不承认“检查都是抽查,不合格乳品流入市场难避免”。
在国产乳制品丑闻缠身,消费者缺乏信心的情况下,捂盖子非但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心,反而让人们更加心生狐疑,担心华丽的数据是否存在水分,揣测有多少不合格产品被掩盖起来。在看不清真相和风险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只能放弃一切国产乳制品,宁愿花高价钱选择进口产品,也要避免踩中不合格国产乳制品的地雷。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不合格国产乳制品的“仁慈”,正是对合格产品的“伤害”。
中乳协帮不合格乳品“打掩护”,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此“护犊子”行为只能养虎为患,让无良企业更加有恃无恐,导致问题产品愈演愈烈,从而彻底砸了国产乳制品的牌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中乳协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清理门户,惩恶扬善。只有全面真实公布抽检结果,让不合格产品现出原形,难以藏身,才能树立相关企业的质量观念和责任意识,实现国产乳制品质量质的飞跃,赢回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信任和支持。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