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食品 > >> “中国化”的洋品牌中枪“中国式”监督

“中国化”的洋品牌中枪“中国式”监督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厂长经理日报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14 00:00:00

  由于食品安全的规范与标准在包括中国的全球各国本就相当高,加之食品产业甚至各行各业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导致一些工业级元素很容易通过某些渠道一不小心就“窜”进了食品中,对人体健康则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如亨氏金枪鱼泥汞超标、新西兰奶粉检出二聚氰胺残留都是极好的例子。

  

  洋品牌并非100%安全

   

  有效监督让风险最小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才是将食品安全发生几率最小化的“王道”。以新西兰乳为例,其乳制品驰名全世界的原因,除了该国拥有全球最佳奶源外,更重要的则是拥有世界上最为严苛和成熟的奶制品质量监管制度。消息显示,新西兰食品安全局除了监管新西兰11600多个牧场外,还对全国所有乳品运输和储存商、乳品出口商、46个乳品实验室以及252个乳品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实行严格监管,实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一条龙管理。

   

  据悉,和中国等很多国家政府管理、政府检测的制度不同,新西兰的食品产业彻底采用第三方检测评估制度。食品安全局根据质量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对奶牛场实行风险管理制度。所有的评估和检测都是委托有论证资格的第三方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和风险评估机构进行。

   

  第三方机构独立于奶场和乳品企业,职责是进行产品抽检,以及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每年对每个奶牛场进行至少一次的独立的检测评估。风险评估不只是看生产结果,评估内容包括奶牛场选址、奶牛饲养管理及健康状况、饲料和兽药使用、饲养环境和饮水质量、牛奶的冷却和营养成分等。

   

  此外,对生鲜乳的生产则是实行抽检制度,一旦发现某个奶牛场出现质量问题,奶牛场要承担当批一般为30吨的生鲜乳报废的经济责任,并接爱每天至少一次的跟踪检测,检测费用自负。

   

  也就是说,新西兰的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只负责制定游戏规则,所有具体事务均交给市场。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只有做到公正才得以可持续发展,故新西兰的作法,效果比一些质监部门唱主角的国家要好。记者在某以农产见长的全球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主页上看见,该公司在新西兰南岛几乎每一个市都设有分支机构与实验室,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密度比在中国要大得多,这些分公司主要都是为农产服务。

   

  部分洋品牌愈发“中国化”

   

  亨氏金枪鱼泥和新西兰奶源中枪算是“虚惊一场”,但某些“洋奶粉”、“洋食品”则没那么好心肠,他们所制造的丑闻,在恶劣程度上较之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报于2013年4月8日报道的《美素丽儿“新瓶装旧酒”的几大疑问》,就曾深度报道过拥有百年历史的堂堂瑞士玺乐集团,在中国售卖的所谓原装进口奶粉(连标准都是直接参照欧洲标准),居然狸猫换太子般掺入了通过走私途径进入中国的过期奶粉。

   

  国内无数追捧国外奶粉的“善男信女”们曾一度认为越是“纯种”的进口奶粉越是好产品,但却万万没想到美素丽儿的实际情况却与之截然相反。

   

  不仅是美素丽儿,不少在华经营的“洋品牌”餐饮、食品企业,近两年从时不时曝光的“质量门”也能看出其越来越“中国化”的趋势。

   

  如2012年12月肯德基“嗑药鸡”事件的持续发酵,也曝出肯德基涉嫌瞒报长达两年之久。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山东六和集团至少还向百胜集团提供了3批次约8万公斤的鸡肉产品,但今年百胜集团向第三方送检的283批次鸡类产品的供应商当中,却没有再出现山东六和集团的身影。据双方工作人员证实,不继续合作的主因并非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价格分歧。

   

  法律才是最有效的良药

   

  美素丽儿与百胜餐饮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丑闻证据确凿、事实明晰,肇事者其实就是企业自己。而这些在国外享有百年声誉的企业,为何进入中国就开始变质?究其主因,还是我国相关法规与预警机制存在漏洞,提供了一张让商人有空子可钻的温床。

   

  如美素丽儿奶粉“新瓶装旧酒”丑闻在2012年12月便被当地质监部门发现,并查封了整条非法生产线,上报了质检总局。但负责流通领域的工商总局却一直未在市场上查封问题产品,令人称奇。

   

  这也足以说明在今年两会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中负责食品的部门合并之前,“多头执法”的不力局面。

   

  记者查询到,对于“嗑药鸡”事件,上海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仅表示“如果存在违法,将依法从严处理”。但记者并未查到具体处罚的形式与罚款数字。

   

  不过,此次婴幼儿食品汞超标事件,主管部门的处理还算相当的公正和及时,除了及时公示,其深入浅出地清晰表达事件来龙去脉,也彰显出出主管部门的专业水平,此外,两家涉事企业对问题产品迅速实施了召回,并迅速锁定了同一家来自南太平洋的供应商,危机处理十分的及时与务实,为近年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时罕见的正面与有效。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食品安全要常态化保持健康,目前主要靠不专业的群众和媒体的作用是明显不行的。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还要让食品行业专家重放主力,并设立有效机制让其相互牵制,达到中立。此外,设立严厉的执法与处罚条例,让食品安全无处可逃也十分之重要。毕竟,要维持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成长,法律才是最有效的良药。


来源:厂长经理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洋品牌中国式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