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今天起提高洋奶粉准入门槛,溯本追源把"洋山寨"挡在门外。经济之声评论:洋奶粉"摊上大事儿",国内乳企能否迎来成长空间?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从今天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新规,或许会使市面上洋奶粉乱象有所收敛。今后,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利用各种名堂蒙混过关的洋奶粉,进入中国的门槛将提高。先请责任编辑赵巍带来她对这个话题的观察。
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最新发布调查报告,国产奶粉质量优于进口奶粉,并且价格只有进口的一半。但国产奶粉不得不面对的无奈现实是,多数消费者仍然只认"洋品牌"。洋品牌真有那么好吗?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100多个洋奶粉品牌中,有80%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的属于"洋山寨"。与此同时,曾经发生的"美素丽儿"奶粉改标掺假事件、新西兰奶粉二聚氰胺事件都证明备受中国家长们"宠爱"的洋奶粉屡次曝出质量问题。
为了防止消费者继续被洋品牌"忽悠",国家质检总局这次颁布的新规特别要求,进口乳品标签上标注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需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证明文件,而这个外交途径指的是经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外国驻中国使领馆来确认。这意味着今后那部分吹牛的洋奶粉将不能再信口开河。新规还有一个亮点:企业首次进口的乳品必须实施"全项目检测",有些首次进口的乳品检测项目将近50项。对于非首次进口的乳品,每批在报检时应提供首次进口"全项目检测"报告的复印件,以及质检总局规定项目的检测报告。另外,新规还将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建立进口乳品商信誉记录。现在人们关心的是,洋奶粉进入中国的门槛提高,会给正在努力挽回消费者信心的国内乳企留出空间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作出评论。
我国消费市场对进口奶粉有着强烈的需求,有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国内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家庭大多数都会选择进口奶粉,而奶粉更是中国第二大的海外代购产品。但是,洋奶粉的质量频频出现问题。
赵萍:今天开始实施的新规,我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洋奶粉吹牛的现象。因为从目前来看,我们进口食品的这个管理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还是非常完善的。以前虽说在食品质量法实施细则的基础上也出台了很多关于食品进口的相关的管理规定,其中包括进口商的备案制度,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的管理规定等等,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漏洞。这次明确提出来在进口食品当中涉及到的奖项说明书等等,如果提到得奖等内容就必须有相关使领馆认证。以前政策规定是对进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标签说明书中涉及到获奖或增产区以及商品包含的特殊成份,应提供相应的说明材料。这次又要求多了一个确认的程序,从流程管理的角度管理更加严格了,可保证文本方面是没有漏洞的,是不是有效果,还要看执法的力度。如果对相关的流程管理或者文本管理执法力度比较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吹牛现象。
赵萍:我认为新政的实行应该不会提升洋奶粉的价格,对于那些以前可能在说明书、标签当中造假说自己有特殊成份的洋奶粉,如果执法力度跟上,就必须及时纠正错误信息,这样谁在修改它的说明书和标签,就说明它原来的宣传是有虚假成份的,借这个机会涨价,它的信誉可能会受到一定损害。而对那些以前提供了真实信息的洋奶粉来说,也是一个抢占市场份额比较好的机会。洋奶粉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品牌之间也是有竞争的,一些品牌因为这次的规定,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而其他品牌刚好是抢占市场份额比较好的机会。因此对于这些洋奶粉来说,也不会借机涨价,而且对于国内老百姓来说消费洋奶粉,关注奖项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还是关注质量安全,因此即便是自己宣称有较好配方的奶粉也不可能借机涨价,因为老百姓关注的不是配方而是安全。
现在还不好说给国内乳品行业能带来多少的增长空间,这个规定并不是说对洋奶粉进口到中国后的一些提示性规定,这个规定其实是基于中国的食品安全法以及进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这些相关的规定对于国内的乳品来说也是必须遵守的,对国内的和国际的品牌是同样的要求的,因此对国内的品牌来说,可能还是要抓住自己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是安全,因此国内的企业有必要却对照进口产品的安全标准来照个镜子,看看我们哪些方面不足,能够取长补短,并且定期检测我们的产品质量安全,然后定期公布这样的信息,让老百姓放心。老百姓关注的不是知名度,安全才是首要位的。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