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食品 > >> “中国式抢奶粉”留下一片阴影 多国限购

“中国式抢奶粉”留下一片阴影 多国限购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1-30 00:00:00

        中国人“国内赚钱国外花”,但外国人未必就高兴。最近一年,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超市出售婴幼儿奶粉的货架上贴出中文限购提示当地宝宝们的基本需求因“中国式抢购”一度无法保障。即使在“奶粉限购令”生效后,中国人对安全食品的渴望以及强大的购买力仍给人留下阴影。一名新西兰妇女不客气地对想买新西兰蜂蜜品尝的《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给新西兰人吃的,你不能带回中国。”这股抢购风和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何时能减弱?新西兰乳业突然遭遇“信任危机”前一直帮中国生产高标准乳制品,澳大利亚生产商欢迎中国降低进口奶粉关税,甚至南美的阿根廷奶粉品牌也看好中国市场,或许这些都表明,“中国式抢购奶粉”应早点成为“过去时”,不要再让中国人舍近求远。


   
   新西兰奶粉又“考验”中国买家
   

   中国消费者对新西兰名牌奶粉的感情真的有点禁不起折腾了。1月24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对外发布有关暂停在牧场使用含有双氰胺化肥的信息。受“双氰胺事件”影响,最近几天,中国国内一些代购网店的新西兰产奶粉销量只是平时的1/6,还有人要求退货。新西兰政府已出面“辟谣”,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28日也强调,新西兰乳制品“百分之百安全”。新西兰驻华大使28日表示,在新宣布暂停施用含有双氰胺的化肥前,没告知中国监管部门,致使中国消费者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疑惑。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负责人26日表示,外界对于新西兰暂停在农场使用双氰胺的通报有所误解。还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密集炒作“双氰胺事件”,将使过去处于垄断地位的新西兰乳业面临巨大的商业挑战。事实上,新西兰拥有世界上最为严格和成熟的乳制品质量监管制度。新西兰政府不仅监管国内上万个牧场,还对全国所有乳制品运输和储存商、乳制品出口商、46个乳制品实验室以及252个乳制品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实行严格监管。《环球时报》驻新西兰记者当日前往5家当地大型连锁超市调查,结果发现相关产品没有下架,当问及超市工作人员乳制品安全时,更是得到斩钉截铁的回答:“新西兰的所有产品都出问题了,牛奶也不会有问题。”
   

   自然条件好的新西兰、荷兰、奥地利等国不仅是“绿色王国”,也依靠先进的乳制品采集工艺、接近放养的畜牧业模式成为全球最好的“奶源基地”。《环球时报》记者曾到新西兰北岛中部的一家牧场参观,广袤的牧场上放养着约300头荷斯坦奶牛。牧场主安迪说:“现在主要问题是供不应求。近年来乳制品出口持续增长,作为恒天然的股东之一,我们每年都被要求提供更多奶源,但扩大牛群必须增加草场面积,现有的草场和人员都不够,很难满足下游的需要。”
   

   突如其来的新西兰乳制品危机,让那些昔日青睐新西兰原装奶粉的中国妈妈有点紧张。而去年此时,却是另一番情景。从2012年初开始,为不影响本地居民的正常消费,新西兰各大超市就开始推出限购令。有的还在婴儿奶粉柜台上贴出通知,明确写道:“为保护新西兰婴儿喝上本国奶粉,所有顾客一次只能在本超市购买2罐。”由于抢购奶粉的主要是中国人,有些超市还用中文写上:“奶粉一人一次限购2罐”,以避免因为语言不通而导致纠纷。
   

   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一些超市里的奶粉曾“一罐难求”。《环球时报》记者去年曾看到过华人面孔同日内多次往返超市,尽可能多地采购奶粉,也遇到过为应对限购令而全家出动的。不过,在2012年9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海关发表声明打击非法输出奶粉后,个人大量代购的奶粉已无法从海关清关。现在,从新西兰回国时,在机场偶尔可见华人在行李中携带几罐奶粉。
   

   悉尼的大抢购,堪培拉见不到

   
   去年发生在新西兰的一幕,今年初在澳大利亚上演。2013年伊始,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中国顾客在澳大利亚大量购买当地品牌婴儿奶粉,导致悉尼、墨尔本的超市及药房中奶粉供不应求,出现缺货情况。位于悉尼中央商业区的一家药房负责人表示,经常有中国游客大批量购买奶粉,塞满行李箱带回国内。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其网站刊登题为“外国人抢购冲击婴儿奶粉供应”的报道,称自从中国连续发生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后,中国顾客便在澳大利亚大量购买奶粉寄回国内,导致许多大型超市及药房奶粉缺货。报道称,住在悉尼的年轻妈妈卡伦,4个月大的女儿一直喝可瑞康奶粉,但去年年底却遭遇多家超市该品牌奶粉脱销的情况,最后费尽周折才买到2罐。该网站一篇题为“中国牛奶骗局”的文章,把焦点直指网络代购商,并称卖家每年可获利3.6万澳元,且不需缴纳税款。网站还刊登出在超市一下子购买11罐奶粉的华裔女性的照片。此后,《悉尼先驱晨报》称,“为确保婴儿配方奶粉供应,Woolworths超市限购4罐奶粉”。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堪培拉记者27日走访当地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兼售日化用品、保健品、婴儿用品)。在出售婴儿奶粉的柜台或货架旁,大多醒目地贴有“澳大利亚名牌”、“每位顾客限购3罐”的中文广告语。一名超市店员告诉记者,该店3罐奶粉的限购令并没严格执行,还可随便买。记者在采访中,并未看到有中国顾客前来购买奶粉。在堪培拉,“中国式抢购”似乎并不像在悉尼、墨尔本那样严重。
   

   一限购,就出现滞销

   
   新西兰的“限购令”发布前,在一家超市,有当地人指着已被抢购一空的可瑞康一段柜台,不满地向记者表示:“我们欢迎中国人选择新西兰奶粉,但是你们应该通过合法渠道在中国市场上购买新西兰奶粉,而不是到超市来和当地人争抢。”乳制品出口一直令新西兰人引以为傲。有统计显示,新全国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本地消费量很少。自“限购令”出台后,新西兰的品牌奶粉在超市出现滞销。由于奶粉的保质期一般都较短,且新西兰仅有400多万人,消费能力很有限。因此,新西兰当地超市一度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措施,保证库存奶粉的正常销售。
   
 

  新西兰的“限购令”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人对“中国式抢购奶粉”的不满,但新西兰人对中国国内渴望采购到优质食品的旺盛需求和强大购买力依然存在担忧。记者一次在新西兰采购蜂蜜,一名当地妇女很不友好地说:“这是给新西兰居民吃的,你不能带回中国。”

   
   韩国人也喜欢国外奶粉,但不像中国人那么夸张。韩国近年发生过本土奶粉被检测出大肠杆菌等事故,因此一些韩国人比较信任日本奶粉。韩国主妇选择日本奶粉和纸尿裤、奶瓶等现象也引起过韩国媒体的关注。2011年日本发生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后,很多韩国主妇因买不到日本奶粉和婴幼产品而感到不便,韩国《朝鲜日报》反思说:“韩国妈妈为何抢购日本纸尿裤和奶粉?”该报援引韩国一名企业人士的话说:“这只是‘日本产品就是好’的盲目追捧带来的一时流行。”
   

   中国人抢购国外品牌奶粉的现象,在德国、荷兰等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也有,这表明“物美价廉”是中国消费者传统的心理。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推出针对“中国式抢购奶粉”的限购令后,有人担心新加坡等地又会成为新的“抢购点”。新加坡市场上奶粉品牌主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地。《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走访新加坡多家大型超市和商场,并未看到有中国人抢购的情况。据了解,新加坡也未实行有关奶粉的限购措施。新加坡本地居民生育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婴幼儿奶粉供大于求的现象。在最大连锁超市职总平价超市,即使是在周末,近两个小时里,记者观察到只有不到10名顾客选购奶粉。
   

   “世界奶源”看重中国商机

   
   伴随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给外国食品制造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大利亚约有40%的乳制品销往海外,而中国在过去3个月中,对澳大利亚乳制品的进口量超过2007年全年的进口量。事实上,一些中国企业也看到了澳大利亚乳制品在中国蕴藏的巨大需求,准备对澳乳制品业进行投资。塔斯马尼亚州州长表示,该州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乳制品产业。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的关税从20%降至5%,此举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乳制品商的欢迎。

   
   新西兰贸易部长曾表示,新西兰完全有能力面对更大的中国市场。坦率地说,新西兰政府和乳制品生产商都对中国巨大的乳制品消费需求持欢迎态度。恒天然集团的成员企业早在1982年就开始与中国开展合作,此后还在中国投资天然牧场,帮中国引进上万头优质奶牛,以证明在中国也可以生产出“新西兰标准”的牛奶。
   

   被称为“世界奶源”之一的阿根廷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据《环球时报》驻阿根廷记者介绍,当地奶粉质量不错,以前也有中国人回国时带一些,但海关查得严,带的量很少。随着阿根廷“善可”牌原装奶粉去年已出口到中国市场,所以,带的人就更少了。或许,“中国式抢购奶粉”现象会逐渐在更多“世界奶源”国家消失。

来源:糖酒快讯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式奶粉留下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