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几乎成了尽人皆知的事件,在媒体的报道中,厂家有说明、协会有声明、专家有说法。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有已知的,有模糊的,也有未知的。
已知的很多。首先是塑化剂有毒,报道引用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曾经说过的话:塑化剂比三聚氰胺毒20倍!但是有毒是否有害反倒成了未知,有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中的塑化剂对人体是否有毒副作用还需要请国家级的专家鉴定,是杀鸡用牛刀?还是嘲弄当今的所谓牛刀只配杀鸡?中国酒协也指出,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的案例。试问,是40年来白酒中的塑化剂致病问题没有被关注?还是白酒中的塑化剂不会致病?这是急需成为已知的未知。
已知的还有,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中还没有塑化剂的限量指标,中国酒协在其声明中已建议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国家标准中何时才能增加塑化剂的限量指标?风险评估至少需要几代小白鼠的比对实验,什么时候制定国家标准,是否首先制定行业标准然后制定国家标准目前还是未知的。在国家标准没有指标限定的情况下,卫生部的规定是否应该执行?在报道中,这似乎是未知的。应该明确的是,在塑化剂危害没有新的评估结果的情况下,如果制定国家标准,卫生部的指标极有可能被国家标准直接引用;即使经过风险评估,卫生部的指标也是国家标准最重要的依据。“超标”的说法虽然不够严谨,但卫生部的规定指标难道不可以成为超标的依据?难道没有国家标准,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了?
兼容已知的、模糊的和未知的信息似乎更多,酒鬼厂家、行业协会和大部分专家都否认白酒企业添加塑化剂,理由简单但非常可信,因为添加塑化剂无利可图,白酒中普遍存在的塑化剂是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了塑料制品造成的。这是一经解释就成为可靠性极高的已知信息。但质量低劣的塑料生产设备向白酒中迁移了塑化剂,降低了生产成本,这难道无利可图?有报道透露,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好看,为了伪造粘杯挂杯的效果,有的企业使用增粘剂,增粘剂就含有塑化剂成分,一些添加在酒中的香料也含有塑化剂。报道引用的都是无名无姓的专家或分析人士的话,是事关重大不便披露还是媒体添油加醋,就成了模糊的和未知的了。
已知的信息中,中国酒业协会声明中的“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似乎很给中国白酒的力。但是,高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低,说明存在问题的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因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几乎没有不生产高档白酒的。至于“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的“相关”很令人费解,白酒与白酒相比才对,为什么要与食品相比,“相关”食品又是什么?难道国外食品标准对塑化剂含量的规定比我国目前白酒中塑化剂平均含量还要高?是哪个国家或哪个国际组织的标准?泛泛之说透露的,其实是个模糊的甚至是未知的信息。
高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低,是个已知的出乎意料的信息。既然白酒中普遍存在的塑化剂是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造成的,而质量低劣的塑料生产设备向白酒中迁移的塑化剂应该远远高于质量相对好的塑料生产设备,难道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的塑料生产设备的质量还不如规模以下的企业?如果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那么,塑化剂的来路到底在哪里?这可能是已知信息中隐含的最可怕的未知。
承担送检白酒样品的检测机构的权威性究竟是已知的、模糊的还是未知的?报道称,这家机构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证和中国计量认证,这是否可以说明这家机构的权威性?这个质疑出自不惜重金在市场上投入广告的酒鬼酒厂家,难道检测的时候不认市场,只有赚钱的时候才认市场?
还有一条重要的信息是已知的,即酒鬼酒临时停牌,产品下架,白酒行业的市值蒸发了。未知的便是,这起事件的引爆点,是否是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