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食品 > >> 外资乳企布局国内液态奶市场 本土品牌受冲击

外资乳企布局国内液态奶市场 本土品牌受冲击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糖酒快讯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1-13 00:00:00

        在抢占了国内奶粉市场的大半江山之后,外资企业又盯上了中国的液态奶市场。


 

  近日,世界第六大食品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表示,未来,将在中国推出酸奶品牌,并着力引进新的酸奶品种。

 

  而在此之前,作为世界排名第六的乳品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也表示,除了加大在中国养殖奶牛的投资外,计划在华生产液态奶制品。

 

  再往前看,日本明治和瑞士雀巢已分别在江苏和黑龙江建立了奶业工厂或鲜奶供应基地。

 

  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际乳品企业大举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的脚步难以阻挡,但近期难以改变中国液态奶市场格局。

 

  外资企业悄然布局中国市场

 

  “通用磨坊酸奶类产品布局新兴市场的第一站就是中国。”近日,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首席财务官唐·穆里根表示。

 

  据记者了解,最早布局中国液态奶市场的并不是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乳业巨头帕玛拉特、卡夫、菲仕兰等就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有的在中国建立了乳品生产基地,有的则以独特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立足于中国需求巨大的牛奶消费市场。

 

  “国外乳品企业之所以纷纷瞄准中国,就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乳产品市场。”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乳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并在生产和饲养技术等方面存在缺口,因此给了国外乳品企业可乘之机。

 

  然而,进入21世纪,受国外乳品企业管理和生产成本高、液态奶产品价格较高、中国各地乳品企业具有奶源优势等因素影响,帕玛拉特、卡夫、菲仕兰等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退出并不意味着放弃,国外乳品企业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重返中国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乳品企业负责人在2012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博览会上对记者说。

 

  三聚氰胺事件给国外乳品企业提供了难道的机会。“从2009年开始,约有三五个国外液态奶品牌开始试水中国市场。两三年后的今天,已有15个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王丁棉说,或投建工厂,或自建牧场,外资企业正在为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悄然布局。

 

  据悉,2011年4月,日本明治乳业公司投资2.4亿元,在江苏苏州建立了一家鲜奶与酸奶生产工厂,并计划在明年年初上市销售该公司利用中国奶源生产的鲜奶与酸奶产品。除此之外,今年年初,瑞士雀巢公司宣布,将投资25亿元在黑龙江双城兴建其在中国的最大鲜奶供应基地。

 

  而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正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建设第一个牧场群。“规划中的5个牧场全部建成时,总计约有奶牛1.5万头,年产奶量1.5亿升。希望到2018年,在中国每年可以生产10亿升具有新西兰品质的牛奶。”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对于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液态奶市场,王丁棉感受颇深。据他介绍,仅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的一年当中,就有五六家外资企业找他打探市场状况。他相信,未来两三年,外资企业还会陆续进入中国液态奶市场。

 

  近期或难撼动本土乳品企业地位

 

  国外乳品企业来了,冲击在所难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乳品市场的侵蚀已从奶粉领域蔓延至液态奶领域。而原本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的国产品牌高端液态奶,恐怕难以持续畅销。

 

  “今年,中国三大龙头乳品企业均被曝出安全问题,作为国产品牌的主阵地,液态奶在华东、华南地区占有的市场份额开始流失。”上述业内人士说。

 

  以主营液态奶的蒙牛为例,该公司近日发布的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83.6亿元,同比下降1.2%;盈利6.447亿元,同比下降18.4%。从去年的黄曲毒霉素事件,到近日义乌地区液态奶改日期事件、网曝蒙牛特仑苏牛奶保质期内结块变臭等食品安全问题,无疑影响了其市场份额,而外资乳品企业的冲击,恐怕也是造成其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

 

  王丁棉则认为,虽然液态奶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影响,但对于本土乳品企业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

 

  “有竞争才会更好成长。”王丁棉称,本土乳品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国外乳品企业的先进经验、管理技术等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及产品的质量。

 

  王丁棉认为,虽然外资企业的涌入将冲击中国液态奶市场,但影响并不会很大,近期更不会占领并垄断液态奶市场。换言之,近10年内,中国液态奶市场不会像奶粉市场一样沦陷。

 

  “原因有3个”,王丁棉告诉记者,一是外资液态奶产品所占市场份额非常小且基数很低,目前还没有垄断中国市场的能力。二是外资液态奶产品价格较高,大多数消费者还不能承受。三是大多数外资液态奶都是从国外运到中国的,新鲜度较差。

 

  资深乳业专家陈渝亦表示,外资企业增多必然会加剧中国乳业的竞争,但蒙牛、伊利和光明三足鼎立的格局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不会改变。


来源:糖酒快讯


 

相关热词搜索: 外资布局国内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