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日前表示,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仍有8亿多人在忍受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全球范围内,所有食物在人们消费之前,就有多达三分之一遭到损失或浪费。每年约有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和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
>>四大浪费
1.收割
机械化收割遗漏多
机械化收割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粮食遗漏数量。以前人工收玉米时都是先把玉米秸秆割倒,然后再把玉米棒逐一掰下来,拉运到家里后再脱粒。这个期间的工作大部分都靠人力,干活仔细,收的过程中损失很少。但机械化收割后有了变化。有时候玉米水分少,玉米粒比较干、脆,收割玉米棒时就容易掉下玉米粒子。赶上玉米倒伏,还会落下一些玉米棒子,每年这样的损失都不少。
2.仓储
储存鼠吃霉变火灾
在一些农村地区,不少农民家里储粮还是采用直接堆放在地上。这样储粮不但造成浪费,还极易导致霉变。在吉林粮食主产县市,80%-90%的农户都是采取“地趴”式储粮,粮食损耗高达11.77%。除了农民储粮,“国有粮库”因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耗也不可忽视。去年,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粮库起火,过火粮食高达4万多吨。今年10月,中储粮黑龙江海林仓库再发火灾,持续50多个小时。
3.运输
流通环节损耗难计
部分粮食收储企业由于存储设施简陋,运输方式落后,不仅增加了存粮风险,还制约了粮食的中转调运,增加了粮食在流通中的损耗。目前东北不少粮食运往南方都要经过多道转运:粮贩子从农民手中收粮后,集中运输卖给当地粮库;到粮库后,如走铁路,需先用汽车运到火车站,运到销区后再倒汽车,才能到达市场。例如从东北到东莞,铁路最少三四次搬倒,每搬倒一次就多一部分损耗。但具体损耗多少,不好统计。
4.加工
过度加工变相浪费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购买大米时,不仅要求口味,还要求卖相。华南师范大学三农研究所所长胡靖说,以前大米加工去壳后简单清理就行了,但现在消费者要求“光鲜”,大多数大米都会进行抛光,甚至多次抛光。“大米抛光加工后,看起来的确晶莹剔透,卖相好,但抛光一次,大米就减少一层,降低出米率。同样数量的稻谷,抛光越多,产出大米成品越少。过度加工,变相浪费了粮食。”胡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