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市场需要监管到位,分析洋奶粉市场之所以形成近似“集体垄断”的现状,归根到底还是监管不力所致。
近日,超市里在售的雀巢德国原装进口的“超级能恩”奶粉,每罐的净含量由原来的900克缩水为800克,价格却保持不变,洋奶粉又开始变相涨价。洋奶粉去年因成本上涨轮番提价,今年中旬又曾因 “包装、配方升级”再掀涨价潮。洋奶粉已陷入越贵越涨怪圈。
对于此次公众质疑的变相涨价,雀巢公司执行副总裁南吉硕回应称:首先,婴儿奶粉产品减少100克,是为了留出空间摆放一个量勺,这样的话能够方便消费者取用,而且会更加卫生、健康;同时他说奶粉的配方也进行了升级,会有更好的味道,更多的活性营养成分,这也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价值。
雀巢如此回应质疑显然无法让公众满意,缩水后的一罐800克的雀巢超级能恩1段婴儿奶粉国内售价340元,而且换算下来,一桶奶粉的价格大约涨了10%左右。
其实,洋奶粉品牌打出 “升级配方”、“升级包装”牌来涨价并不是首次,而且涨价幅度每次都在10%左右,因为10%的涨价是消费者承受的心理上限。在多次10%的价格连环上涨后,洋奶粉的总体涨价已经较原先翻了几倍。
仅过去一年间,部分洋奶粉价格“你方涨罢我登场”,价格一路走高。惠氏、雅培、美赞臣、雀巢等都跻身其中。在今年以来国外牛奶价格下跌的大背景下,雀巢再度变相涨价让消费者无法接受。
据媒体调查,国外同类奶粉比国内要便宜很多。例如,一罐800克的雀巢超级能恩1段婴儿奶粉国内售价340元,而通过海外代购渠道,其价格仅为185元;德国特福芬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在其官网上价格为9.95欧元,约合81元人民币,仅仅为内地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
即便考虑到关税、运输、人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国内市场洋奶粉暴利空间也非常显著。目前,洋奶粉进入中国后,总代理大约要10%的费用,经销商有20%-30%的利润空间,渠道还有10%-20%的费用,再加上20%-30%的经营成本。这部分和关税、运输费用加起来,国内奶粉比海外价格翻一番是正常的,但目前价格高出2-3倍、高者甚至达到4倍以上,显然洋奶粉已经在获取暴利。
近年来,洋奶粉不断涨价,凸显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运作缺乏监管。由于许多国外品牌奶粉已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某种程度上实质拥有着行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其调价行为波及面广、影响大,极易引起行业跟风涨价、市场异动等不良现象,跨国公司调整价格等行为应纳入到价格监管的范畴。目前,在发达国家,对“操纵价格”等已进行常态化的监管,并给相关企业以严厉处罚,对于举报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完善的市场需要监管到位,分析洋奶粉市场之所以形成近似 “集体垄断”的现状,归根到底还是监管不力所致。当年个别国内奶企“三聚氰胺”的局部病灶蔓延到整个行业,成为行业的“败血症”,最终失去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
作为国内消费者,虽然不愿意被洋品牌“绑架”,但爱国货,更爱孩子,在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心的情况下,消费者似乎别无选择。
信任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纽带,要打破洋奶粉越贵越涨、越涨越贵的怪圈,需要国内奶企、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奶粉品质,才能重拾市场信心、重新让国内奶粉与洋奶粉抗衡。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夏金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