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随着政府“乳业新政”的出台,国家加大了对奶粉行业的整顿,多款条例大大提高了行业门槛,并在国内乳业市场引发了连锁效应。这一年里,一些代工、假冒“洋奶粉”品牌被清理出中国市场,一批中小型奶粉企业诚惶诚恐,因工艺和产品质量不达标也正在被市场逐步淘汰中。而为了达到行业新标准,圣元、伊利、蒙牛等生存下来的著名本土企业也在增大对各生产环节的投入,国产奶粉品质突飞猛进。
迈入2014年,各方博弈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内部资源重组、国际化战略布局、上游资源掌控、海外并购、建厂……众多积极手段正在为迎接国内奶企的春天作准备。
史上最严行业监管制度的积极效应
政府部门于2013年6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内容中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的细节,正是这个文件,拉开了我国历史以来政府出台最严格婴幼儿配方奶粉监管制度的序幕。新政策严格限制了代加工产业、乳业入门资本、生产加工流程审核等细节。
看似“苛刻”的新政策,实际却为国内奶粉市场带来了积极的效应。对进口奶粉企业而言,提高的准入门槛意味着洋奶粉品牌要不耗费更多的生产成本,要不就面临被兼并的风险,最终退出中国市场。而那些资本不足、资源稀缺、技术不够成熟的小品牌也将逐渐被淘汰出局。而倾向于本土品牌的新政,也为为无数实力雄厚的本土品牌设立了严谨的行业卫生标准,大大提高了本土奶粉的品质。
本土品牌发展插曲,“奶荒”迫使海外寻求优质奶源
就在大家都以为在新政干预下,本土奶粉品牌将轰轰烈烈发展起来的时候,奶源供需矛盾却日渐突出。长久以来,我国的粗放散养模式在市场逐步发展下渐渐遭到了淘汰,牛奶质量不达标,饲养成本上涨,许多散户开始卖掉奶牛,另谋生路,因此优质奶源供不应求。
为寻找优质、稳定的奶源,众多本土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发挥了企业自身的调控力量,签订长期奶源订单、资本合作、海外并购、建立子公司等积极手段出台。而以圣元为首的几家本土奶粉品牌,更是投入了巨额资本,计划于海外建立工厂,将上游产业链紧紧握在自己手上。
据悉,圣元一直进口法国的优质脱盐乳清粉,合作关系可谓非常深厚,而2013年“奶荒“危机的爆发,更是进一步激发了圣元海外建厂的念头,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布局,圣元最终将工厂选址在了法国,预计投入共计9000万欧元,工厂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10万吨。这样“大手笔“投入在国内乳业发展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借力使力,利用世界资源,布局国际化战略
2014年伊始,众多本土品牌在政府乳业新政+企业资源重组的双重调控模式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以近日传来法国工厂建厂奠基喜讯的圣元集团为例,国内政府的扶持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而奶源问题也促使企业进一步改革、资源重组,使得海外建厂项目终于敲定,不仅仅解决了奶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为本土奶品牌打开了一扇国际市场的大门。
据了解,圣元之所以选择在法国建厂,不仅是因为法国有着丰富、天然、绿色的奶源,更重要的是与国内相比,法国的乳制品产业已经达到工业化程度,管理模式成熟,对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控制卫生质量,这种控制从农场开始,一直延伸到加工、运输、销售阶段。如能在此建厂,就能够垫着欧盟这个巨人的肩膀,生产出世界一流品质的高端奶粉,正式打开企业的高端产品线。圣元此举,可谓一举两得,实在是战略决策的赢家。
如今,国内乳业市场的春天已悄然而至,本土品牌也到了资源整合,调整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而谁才是最终的市场赢家,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