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吕政发表了主题演讲。在谈到中国国情与食品工业发展时,他表示,2013年我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10万亿元左右,比2012年增长12%~14%,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吕政指出,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的发展,农民逐步告别自给自足式的生活方式,购买食品的比重将不断提高,这些变化趋势都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着上游原料供给瓶颈,中间环节流通费用过高,下游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我国食品工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显著区别。我国深加工用粮只占粮食总产量的8%,发达国家占70%;我国肉类产量占全球的25%,加工量只占5%;经过商品化加工处理进入流通领域的蔬菜只占总产量的30%,欧美等发达国家占90%。这种差距说明我国商品化的食品加工产业有着广阔的空间,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的特殊性。
吕政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这些客观条件制约了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我们必须逐步解决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现代食品工业规模化、机械化的矛盾,解决土地与自然资源不足同食品工业发展的矛盾。
一是国家必须确保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支农、补农和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二是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同时,促进土地逐步向种植业大户和专业户集中。可以考虑通过为转移农民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费用的办法,使转移农民最终放弃农村承包土地,真正转化为市民,促进土地流转,提高种植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为食品工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三是鼓励城市工商业资本在农村建立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但前提是必须继续从事种植或养殖业,不得改变用途;四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产业组织结构是指一个行业的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的比例关系。食品工业总体上也应当形成这种产业组织结构。但是也要看到食品工业的特殊性,在粮食、油脂、肉类、禽类、牛奶以及冷冻食品等大宗产品的加工行业,可以由少数大型企业为主导,形成知名品牌,并在国内进行跨地区布局。下游成品生产企业要受到产品保鲜时间、运输成本、地域特色等条件所决定的市场半径的制约,不应盲目追求做大,而应当以中型或小型企业为主。
应该重视市场研究与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多样性的要求,食品企业的产品定位必须突出特色,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替代或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在加强食品工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吕政指出了两点,包括完善物流运输体系和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