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信任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发展。客观上,食品行业安全事件频发,引发信任危机。然而食品安全信任,摧毁容易重建难。
从几年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开始,食品安全问题就困扰着老百姓的心。重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是政府、学者、企业、媒体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民以食为天”,诸如“吃了吗”“吃什么”会比其他问题更为老百姓所关注。随之,有关“食”的各种议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话说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真的到了令人谈之色变、无可救药的地步吗?事实远比我们看到的要乐观:今年7月,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排行榜,中国在107个国家中排行42,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分较高,食品安全水平被评估是处于世界中上游。当然,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中国来说,中上游的名次似乎还是有待提升,但正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所说,“这至少说明,我国食品安全有不错的基础”。
本届政府也比以往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将食品安全管理列入重要民生议题——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整合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今年10月份,《食品安全法》颁布后首次大幅修改,并向公众征求意见;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在政府各种举措的完善之下,食品企业也比以往更加如履薄冰,将食品安全纳入生产成本,以实际行动回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期待。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关注度高,“燃点”很低。在食品市场中,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一方。看到形形色色、或真或假的各种信息,人们从心理上习惯“宁可信其有”。随着曝光事件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替代品越来越少,人们更容易产生“还能吃啥”的困惑心理。
事实上,食品安全,重在监管。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可谓抓住了‘牛鼻子’。重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关键是要让人们对监管体制有信心。监管要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让企业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盲目造假、故意违法犯罪、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美国食品甚至被欧洲人看作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之后美国政府加强整顿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监管,市场上有毒有害食品逐渐减少。
重建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心,除了政府监管外,也要靠企业加强自律。“坚守诚信、注重安全是食品行业最大的投资。”赵立新表示,企业在诚信问题上做得怎么样,注定了企业会走多远。大企业作为市场主导者,更应担负起这一重任。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信任重建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消费者需要多点耐心多点理解,也应当积极主动加入这一民生工程。“食品监管也要走群众路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说。政府进行“权力监管”的同时,民众也可发挥“权利监管”的作用,这要求监管部门用“权力监管”及时响应消费者的“权利监管”,共同发挥好作用,同时提高企业生产和监管过程的“透明度”,尝试建立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消除误解、增加信任。
有效传播科学信息,让消费者走出认识误区也很重要。从政府到民间都应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机构和平台,加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认识。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小编认为,尽管困难重重,但重建人们的食品安全信任完全有可能。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