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持续半年的奶源紧张再次传导到产品终端。这几天,光明随心订用户陆续收到订奶涨价单,220毫升鲜奶高达近15%的涨幅让市民大呼“喝不起”。不仅是光明,三元、蒙牛等乳企均表示将从下月起上调液态奶和酸奶的价格。
消息一出,本周起乳业股结束上升走势,纷纷跳水。
牛奶涨价 股价跳水
近日记者获悉,光明乳业旗下大部分牛奶、酸奶将从12月起陆续提价。光明乳业此轮涨价涉及大部分鲜奶、酸奶和常温奶产品,平均涨幅在8%~9%,且覆盖入户奶、商超、光明新鲜屋等渠道。
这次涨价,不止光明一家,三元牛奶也自称从下月起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加权平均涨价幅度为8%。这是继今年初三元涨价5%后,本年度内的第二次调价。同样,蒙牛也不甘落后,自今年8月份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后,下月也将会对各个品类的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不过蒙牛的调整幅度还未宣布。
对于这次涨价的原因,各大乳企均指向奶源紧张和奶源采购价格上涨。三元在其通告中表示,今年以来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长幅度已经逼近50%,仍在持续上涨。并且其他原辅材料,比如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续上涨,企业无法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等内部措施消化成本。光明乳业方面也向媒体表示,今年优质奶源缺口比较大,企业想过很多方法进行成本优化,但是还是很难来消化成本。伊利方面也称,需要通过调整液态奶产品价格来应对原奶价格上涨的局面。
牛奶作为大多数家庭的必需品,大多消费者对它的价格波动十分敏感。而企业这次的成本转嫁,让消费者颇为不满。“今天收到光明随心订的涨价单,普通220ml鲜奶从2.7元涨到3.1元,而200ml的优倍更是从4.2元涨到4.8元,两种涨幅都接近15%,再这么涨下去,一天一瓶奶真喝不起了。”一位上海网友直接在微博晒出账单吐槽。而另一位网友表示,涨价幅度那么大,以后还不如改喝进口牛奶。很多进口常温奶网上促销打折的时候买,比本土鲜奶更便宜。更有网友表示,如果价格再继续上涨,就不喝牛奶了,反正牛奶也不是必需品。
记者注意到,涨价消息不仅没有提振股价,还让上周因二胎政策股价上涨的乳业股转头向下。本周一光明乳业股价大幅跳水,早盘跌超8%,三元股份、贝因美、伊利股份等也跌幅居前。对此私募分析师陈怡表示,前期乳业股涨幅过大,股价上已不具备优势,本身就有回调需要。而现在不断上涨的价格或将导致消费者选择的改变,或选择植物性蛋白饮料作为替代品,或选择未涨价的国产品牌或者性价比更高的外资品牌。一旦某个消费习惯改变了,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反转。由此可见,乳企接二连三的涨价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于自身于整个行业均不利。
供需矛盾 越来越深
价格矛盾的背后,是原奶供需的矛盾。相关数据显示,近四年,我国的原奶供需矛盾越来越深。2010年我国原奶供给总量3748万吨,需求总量3920.2万吨,供需缺口为172.2万吨;2012年我国原奶需求量达4359.6万吨,而供给量仅为4000万吨,供需缺口达到了359.6万吨。估计2013年,我国原奶供需缺口将突破400万吨,将达到402万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早在9月份年会时透露,我国将长期处于缺奶状态,以中国目前奶源发展形式,很难以满足成倍增长的市场需求。
实际上,我国“奶荒”源于进口奶粉,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不景气也和进口奶粉相关。前几年奶粉价格低,大量奶粉进入中国市场,被企业还原制作成乳品供应了市场,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一路下滑,奶农养奶牛亏损严重,不少奶农被迫杀牛卖牛转行,奶牛的实际存栏数大幅度下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表示,养奶牛不赚钱,散户养殖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短期难以迅速跟进,我国被迫步入高奶价行列。
今年作为奶荒最严重的一年,乳业专家分析了几大原因,一是气候异常,二是奶农散户退出过快,三是新西兰原料粉被禁止进口。据预测,随着全球原奶产量的恢复、与国际主要奶源国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伊利等诸多国内乳制品企业自2012年以来奶源建设开始发挥作用等指标看来,明年一季度我国乳制品市场供需即逐步恢复平衡。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受奶牛生产结构调整、奶源偏紧、生鲜乳价格连续6个月较快上涨,累计涨幅16.5%。今年10月,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区生鲜乳月平均价格3.81元/公斤,环比上涨3.0%,同比上涨15.1%。奶源的缺乏,对上游加工企业来说,日子更难过。由于企业无法对奶源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奶源荒一旦出现,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运转,加之资金回笼困难,部分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停产。而作为下游的乳品生产企业,直接的手段那就是价格转嫁到消费终端。受此影响,蒙牛、伊利等乳品巨头不得不上调液态奶价格,并减少了产量。自2013年8月1日起,蒙牛特仑苏就曾通知价格上调,同时伊利的液态奶系列产品也有明显的价格上涨。同时,很多超市的奶制品已经开始出现缺货断货现象。“最近一段时间我就注意到光明鲜奶十分紧俏,往往超市去晚了,就卖光了。”张先生每周都要去超市购买两次鲜奶,最近一段时间,他就发现超市950ml装的鲜牛奶和1.5L装的新鲜壶鲜牛奶很难买到。本以为是一家超市的问题,后来跑了几家超市都类似,超市说最近进货量减少,每天下午基本都卖光了,能买到的只有高端鲜奶优倍和致优。
“奶源十分紧张,据我所知光明只保证订奶用户和毛利较高的莫斯利安的供货,普通的新鲜奶和箱装纯牛奶这段时间来一直很抢手。”陈怡表示。
各大乳企 争夺奶源
如今,“得奶源者得天下”成了乳制品圈的不二法则。奶源焦虑症迫使各大乳业巨头积极“向上走”,筹谋布局收购奶源地。首先出招的国内三大乳企。
今年9月,伊利股份宣布出资约3.1亿元人民币参股辉山乳业,并通过辉山长期供奶以稳定东北地区原料奶供应。辉山乳业运营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目前拥有45家子公司,其中以奶牛养殖为主要业务的子公司25家。牧场分布在辽宁省内,共运营50座牧场,存栏奶牛11万余头。而作为国内乳业老大,伊利的奶源兼并早在过去两年已经运作。仅去年伊利在全国先后投入了14亿元用于奶源基地建设与升级,而2007年至2011年,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的投入更是高达75亿元。同时,在国内占据半壁江山的伊利还将触角伸向国外,其与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伊利股份自7月牵手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之后,再次牵手国际巨头公司。
蒙牛乳业则通过注资成为现代牧业第一大股东,并且投资原生态乳业。截至2013年6月底,原生态牧业拥有及经营两个特大型牧场及两个大型牧场,现存栏38788头乳牛。截至2012年底,集团四个牧场共饲养3.7万头乳牛,每日生产约460吨原料奶。2012年底~2013年前六月,集团售出16.8万吨及8.5万吨原料奶。集团的乳牛每头平均每年产奶8.9吨,较同年中国行业平均数高出约62%。根据原生态牧业招股说明,将引入蒙牛乳业作为基础投资者,蒙牛将认购其总值6000万美元的股份。折合人民币3.657亿元。招股书上还不乏其他大家熟知的乳业大佬,其显示,公司的主要客户为伊利集团、蒙牛集团、飞鹤乳业集团、光明乳业集团及艾倍特,供应原奶主要用于高端产品,五大客户占集团的收入约100%。
相比于伊利与蒙牛的快速抢占,光明乳业虽知自己存在奶源不足的问题,也明确“优质奶源布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动作似乎总是慢一拍。不过它在国际并购上还是可圈可点,今年7月,光明乳业旗下新西兰公司新莱特正式在新西兰挂牌上市以布局海外奶源。不仅如此,公司还在武汉投资建设牧场。
停牌达一月之久的皇氏乳业也传出收购消息,称策划收购上游养牛场或奶厂,这样可以稳定奶源供应,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奶的成本。据悉,皇氏乳业作为广西市场的区域乳企,在没有并购其他乳企实力的条件下,收购上游奶源,给自己增强实力,以防止在兼并重组的大浪中被收购。
此外,KKR、鼎晖投资宣布与现代牧业合作,投资1.4亿美元在济南建立两个大型乳业牧场,且每个牧场都能达到万头以上规模。就在前不久,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宣布在国内建设第二个牧场群,全面投产后,恒天然在中国的两个奶源基地每年牛奶产量将达到3亿升左右。
“中长期来看,奶荒将持续,这对企业的影响还是特别大的。各大企业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增加安全保障,纷纷建设自己的奶源地。相信未来,企业对奶源的布局的消息会更多。”分析师陈怡表示,如今中国牧场大量进口美国牧草了,但是因为管理、生产环境、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奶源一直比海外奶源贵。“之前乳企可以海外寻求奶源,不愿在牧场上投入,如今形势完全不同。在大的兼并收购格局下,乳企只有自身加强与规模化养殖场紧密合作,分散单一奶源地风险,做大自身规模,才能分得市场。”他表示,未来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就体现在奶源上,控制奶源多就意味着竞争更具备优势,得奶源者得天下。
来源:新闻晚报 邵丽蓉 制 邬思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