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少有人关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但随着苏丹红、福尔马林、三聚氰胺等物质因非法添加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后,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心生恐惧,认为只要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都是有害的,“不含任何添加剂”就是在这样的消费心理下出现的。
记者在市内几家大超市的食品专柜看到,不少食品都在产品说明上标明“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而且销量不错。很多顾客表示,标明不含添加剂的产品让人感觉比较放心。“我买东西从来不看配料表,上面那些化学名称都看不懂,也不知道成分里是不是有有害物质。如果厂家承诺不含添加剂,最起码心里少了很多顾虑。”一位顾客说。
目前,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物的认识混淆不清,认为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是不太安全或不放心的食品。因此,很有必要明确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物的区别。
先看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从定义来看,为改善食品品质或工艺,按“需要”添加,且这种需要是建立在科学评价和法规标准基础上的,不能由生产者随意添加。
目前,我国共有食品添加剂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23个类别,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有相应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要求。
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食品中违法添加物是指除食品主辅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其他添加到食品中的任意物质。这些违法添加物很多属于工业用的添加剂。此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不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应归属于在食品中违法使用添加物。如饮料中的塑化剂,一般是在塑料工业中用的添加剂,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因此,在饮料中使用就属于违法添加,是人为故意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大大促进了现代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标准作了规定。近年来,美国、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新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制定、修订和完善了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如果按照法规和标准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总体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安全的。例如,食用油中添加的抗氧化剂BHT,可以让食用油保存得更久,食用也更健康。
出现的部分食品安全事件,其实与食品添加剂本身关系不大。例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墨水粉等,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物。这些违法添加物的出现,属于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应归类于“食品安保”案件。违法添加行为为什么会在食品中频现?如果是自然界来的,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它。比如说微生物污染、新产生的细菌或病毒;违法添加物是人为故意添加,原因可能是为了报复竞争对手,可能为了降低成本,也很可能为了利润。
对于人为加入国家标准没有列入的食品添加剂,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很难发现。美国把这些人为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食品安保”,由美国国土管理局管理,而因自然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则由FDA管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如果这些概念不清楚,最后处理的方式可能被混淆。比如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从牛奶的生产到加工,没有任何一个过程是“需要”加三聚氰胺的,不可能有的,但给它加了,这样的事件就是典型的安保事件。如果是安保事件就应该刑事立案,加大对此类案件的处罚力度。
来源:糖酒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