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及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都忧心忡忡。从田间到餐桌、从养殖到销售,如何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让人放心的食品安全链条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漯河市是中国的食品名城,这里汇聚着大量肉类、粮食、果蔬、饮料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工业是漯河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漯河市及漯河企业在推进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等方面的经验、探索以及困惑,对于眼下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食品放心工程有诸多的启示意义。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现在提及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事情,但是在漯河的很多食品加工企业看来,做食品加工企业首先就意味着从事的是“良心”行业,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真正的“良心”文化,很难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好。因为在企业多方位的、长长的生产经营链条上,任何一个小环节、小细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大问题发生,所以他们希望这样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变成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为。
在联泰食品,“弟子规”是厂训;在南街村,提倡的是“傻子”精神。南街村是中国有名的亿元村,其村办企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医药等产业。多年前其村长曾当众烧掉某企业有质量问题的饼干,从此后这个企业再没有出现过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在南街村集团董事长王宏斌看来,做食品企业是需要有“傻子”精神的,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支撑、由“傻子”推动、由“傻子”创造,最后是属于“傻子”的。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食品企业如何解决越来越频发、越来越难以控制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许倡导更有社会责任、更有良心的企业文化,是回归本源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
应该说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的检验、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已不成问题,但是这些手段运用到企业、运用到食品产业链上,可支付、可使用的成本问题依然是困扰。食品加工企业属于快消品行业,企业赢利多半是靠薄利多销、靠规模效应。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需要进行设备的投入。我们仅仅以在食品包装袋中增加二维码标识为例,通常一个企业在设备上的投入就需要600万元~700万元,还不算软件二次开发、人员投入以及其他后期的成本费用。这对于薄利的快消品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企业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只在高端产品上建立可追溯体系。在双汇,仅仅是生猪头检验这一项,每年增加的费用就是1亿元。国家现在有很多促进企业发展的奖励资金,在推动食品安全、食品追溯方面能否有相应的鼓励资金或是减免税等措施,是需要思考的课题。
建立一个完备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需要企业、行业、国家各个层面的大力携手和推动,除了企业自身更自律、更多投入之外,国家应该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更公平的产业竞争环境,建立公共认证平台等方面下大工夫。应该说,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完备的、精准的、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对于违规的企业,没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也是使得很多企业“钻空子”,图谋“侥幸”的重要原因。比如在休闲食品领域,更多的标准是针对成人的,但是大部分休闲食品主要的消费者却是青少年和儿童,对此却没有更细更精准的标准等等,这仅仅是标准缺失、标准宽泛的一个小例子。除了标准,对于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信用资质体系约束,一旦违规,同样可以改头换面重启炉灶,没有严格的重法、准入机制,也是造成食品行业难以有安全保障的重要原因。以上种种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更有作为。只有这样,老百姓才可能获得更安全的食品,真正建立起我们的食品安全体系。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作者:李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