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回到了2007年,一面到处抢奶源,一面调整产品价格。”某大型乳企的高层张林(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感慨。
十一黄金周前后,时代周报记者先后来到北京家乐福超市双井店、沃尔玛超市大郊亭店和京客隆超市劲松店,发现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的百利包包装纯牛奶、高钙奶产品总是处在缺货状态,价格较贵的乐利枕产品也十分紧俏,而特仑苏、金典等高端产品倒是不缺货,但是价格纷纷上涨。
光明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北京断货,他紧急向周边省份调货,却发现从西北到东南,各个省份都在缺货,他不得不向上海总部求援。
新一轮奶源荒来袭
北京、上海、青岛、兰州……液态奶涨势不断,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日前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塑袋装纯牛奶价格整体呈缓慢上涨走势,但8月初以来涨速明显加快。与8月5日相比,9月17日,塑袋装纯牛奶全国日均价上涨2.6%,涨幅最高的地区达15.7%。9月17日,塑袋装纯牛奶全国日均价同比上涨8.2%。
而时代周报记者询问多家乳制品企业,回复都是原奶紧缺,收购价格已经到达历史高位,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看来,此次奶源荒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新西兰被禁止奶粉出口。
国信证券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液态奶产量及国内生产奶粉所需原奶量合计约为4360万吨,原奶供给缺口达360万吨。
“中国原奶缺口一直在300多万吨,其中80%-85%来源于新西兰,因此依赖度很大,就算乳制品企业选择从欧洲、澳洲等地进口奶源,但是谈判、组织奶源、运输、口岸检验至少需要4个月,也就是说奶源荒至少要到11月份以后才有可能缓解。”王丁棉表示。
另一方面,此次奶源荒从去年就埋下隐患,2012年由于奶牛乳腺炎、流行热等疫情严重,牧场及养殖户杀掉了大量奶牛,存栏量下降,加上今年夏天气候异常,奶牛原奶比平常产量大幅下降,都导致今年原奶供给量偏低。
曾有研究数据显示,4-20摄氏度是奶牛产奶量较高的温度。超过25摄氏度,产奶量出现明显下降。如果超过35摄氏度,产奶量甚至可能下降四成以上。
最后一个辅因也加剧了原奶紧张的局面,目前全国牛肉平均价格59.64元/公斤,同比上涨28.9%。牛肉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催肥出栏,将奶牛当肉牛卖的积极性。仅仅是6-8月间国内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10%-15%。
“2013年以来原奶价格上涨10%,乳企的采购价格也约涨10%。尤其最近几个月,原奶收购价格直线上升,从散户那收奶每公斤要3.8元,大牧场的奶源更是高达每公斤4.5元,就算这样的高价,我们还是得到处抢奶源。”张林告诉记者。
奶源之困
“中国虽然也是产奶大国,但是中国原奶收购价格已经是全球第三高了。”王丁棉告诉记者。
按理说,这样高的收购价格,奶农应该赚得钵满盆溢,养牛积极性大为高涨,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2010年,中国奶农户数为250万户,2011年,奶农户数为230万户,2012年这一数字为200万户,据王丁棉预计,今年奶农户数会进一步减少。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预计为1440万头,牛奶产量3744万吨,同比增长仅2.3%。而同期,乳制品进口114.6万吨,同比增长26.4%。
需求连年增长,供应却始终跟不上,缺口只能通过进口解决。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奶农始终处在价值链的最末端,原奶收购价格高,不代表奶农的收入高。”资深乳业专家冯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冯启告诉记者,购买一头普通的奶牛价格就在10万元,最近几年,奶牛的饲料和人工成本也一直在上涨,但是奶牛的单产始终不高,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加上疫病危险,养殖风险越来越大、奶牛养殖成本也越来越高。
但是近年来,原奶收购价格并不高。2012年4月,媒体爆出完达山垄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生鲜奶收购,且经常拖欠奶资,导致很多奶农入不敷出,被迫杀牛;几天后又爆出济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奶农签下霸王条款,压榨奶农利益;2011年10月,央视也曝光了黑龙江双城雀巢公司长期克扣奶农,短秤收购,常年压价的行为。
乳品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加工厂的奶源供应,往往会采取排他性的地域垄断式发展模式,使一地的奶源被一家乳品企业垄断,奶户完全丧失与乳品企业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在奶农和乳制品企业之间,还有中间环节,而奶农始终处在利益链最薄弱的环节。
于是中国乳业陷入一个怪圈,乳制品企业压低收购价格—奶贱伤农—杀牛倒奶—奶源紧张—牛奶涨价—收购价格提高同时增加进口—奶农买牛,奶源荒缓解之后,新一轮压价戏码上演,每一次都给奶农、乳企、消费者带来了伤害。
另一方面,乳制品企业也在积极自救,对奶源建设越发重视。
9月9日,伊利股份宣布出资3.1亿元参股辉山乳业,并通过与辉山乳业的长期供奶合同,稳定东北地区原料奶供应,此前伊利已经宣布同美国第一大乳企DFA展开合作。
今年7月,光明乳业旗下的新西兰公司新莱特正式在新西兰挂牌上市,成功IPO。据光明乳业相关人士介绍,新莱特的全部奶源目前除了能供给旗下品牌培儿贝瑞之外,还能剩余出一部分生产成大包粉,供给公司其他乳制品。
另外,雅士利、合生元、圣元国际等乳企也纷纷出海,针对奶源跑马圈地。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建奶源并非一蹴而就,在中小奶农退出和规模化养殖的衔接之间,还有许多事情要考验政府和企业的智慧。
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