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温、疫病、个体户退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乳企再一次迎来“奶荒”。此时,一群“新面孔”伺机而入,纷纷斥巨资布局上游奶源。乳业专家指出,这些企业的涉足可以弥补当前国内奶源的不足,但扩张过快在未来或出现产奶过剩。
多因素致“奶荒”
近日,市场上伊利、蒙牛等多个品牌的纯牛奶终端零售价格上涨。据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塑袋装纯牛奶价格整体呈缓慢上涨走势,8月初以来涨速明显加快,其中北京、新疆等地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15.7%和8.7%。
蒙牛媒体关系总监纪小东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行业奶价持续上涨,奶量供应也有大幅下降。公司收奶成本总体上涨12%左右,个别地区涨幅已达18%。为保持企业正常运行,公司除通过自身挖潜降低成本外,亦对一部分纯奶和功能奶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平均调整幅度约为4.9%。”
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出,2010年全国奶户在250万户左右,到2011年下降至230万左右,而去年又降至200万户,估计今年应该在190万户左右。他表示,“这两年奶农的逐步退出是此次‘奶荒’其中一个原因,加之今年7、8月份以来出现的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了牧草质量,进而影响了奶牛产量;再者,由于恒天然事件,停止进口新西兰奶粉,迫使乳业使用国内奶源,由于衔接不上,造成奶源阶段性供需落差。”
抢占奶源现“新面孔”
面对近来乳品行业出现的系列安全问题,国内乳企已对“先奶源后市场”、“自建牧场”等发展模式产生共鸣,甚至布局海外抢占优质、低价的奶源。值得注意的是,“奶荒”到来之际,一些“门外汉”也开始“大手笔”布局上游奶源。
拥有大量的天然牧场及人工草场两大优势的亚盛集团上月28日宣布斥资13亿元投资建设4家奶牛养殖基地。据悉,项目建成后,达产期年存栏奶牛30922头,预计正常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3696.7万元,利润总额11204.8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内原奶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到2017年供给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到1500万吨,尤其是高档原奶。亚盛集团目前是国内第三大的苜蓿草生产商,拥有优质饲养原料的优势,此次项目既解决了苜蓿基地扩张之后的销路问题,又从原料环节确保了奶源的优质。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PE巨头KKR也将投资视线瞄向上游的牧场乳源。同在上月,KKR、鼎晖投资与现代牧业在京宣布,三方将联手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旨在建设高质量的奶源牧场。
此外,还有大康牧业拟通过定增获得新西兰优质奶源,使用所募集的12.52亿元资金用于打造高端乳制品品牌。
王丁棉表示,这些企业布局上游奶源一方面受到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市场对其也有所需求。目前奶牛养殖作为免税农业也调动了企业投建奶源的积极性。但其也担心,从开始建立牧场到产奶需要三年的时间,现在出现暂时性的奶源紧缺,若国内企业蜂拥投建奶源,六七年后可能出现奶源过剩伤农的现象。
王丁棉估计,此次阶段性奶源紧缺到下月中旬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随着冬天的到来,市场销售旺季退去,对奶源的需求相应会有所减少。
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