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英国学者撰文猜测中国工业生产总值现在已是美国的126%,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其所依据的数据是否准确、结论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但大的趋势是中国的工业产值近20多年来开始一直处于追赶美国的进程中,超越已是预料之中。根据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IHS去年的报告,中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了美国,占全球的比例为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这位英国学者还认为美国经济并未强势复苏,这一点存有争议。应当注意到,美国8月制造业PMI指数也连续第三个月扩张,显示强劲复苏势头。虽然金融机构的 危机阴影没有消退,但在制造业方面,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依托以页岩气为核心的新能源浪潮,可望重新发挥工业潜力。而且中国制造业存在严重内忧。国内的工资正在上涨,劳动力 成本低廉的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IHS去年的报告就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仍远低于美国,制造业人均产值仅为美国1/8,制造业以低附加值 行业为主。美国在创新能力和尖端技术的掌握方面仍然远远超越中国,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引领者。而且奥巴马政府把制造业复兴作为其重点政策,多次强调要加强在高端制造业研发上的投入。近年来还出现一些制造业大公司将资金投回到美国的“回巢”现象,而且集中于高端制造业领域。同时,奥巴马政府也试图通过国际税收体系改革来促进跨国公司的资金回流。所以现在只能说中美工业“王者”地位的交接仍处在过渡状态,还不能说中国制造业已经决定性地超越了美国,从而颠覆了世界工业格局。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利用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带来的机会,实现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但制造业的根基仍不够牢固,过度依赖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价格低廉的优势,增长方式粗放化,给环境、生态带来过大压力并带来劳动者权利保护问题。相比而言以美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制造业模式更为树大根深,高居产业上游而且更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中国仍然需要完成夯实制造业基础的重任。
要真正弥补与西方制造业的差距中国还需更好解决这些体制性问题,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才能真正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把制造业真正做大做强,走出“大而不强”的困境,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走出在低端制造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的模式,向着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方向转型。
应该看到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造成保护主义压力加大,而美国又在主导TPP等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这都意味着除了人口老龄化压力外,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外部红利优势也正在失去,因此更需要利用稍纵即逝的窗口期,以制度改革来发挥制造业发展升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