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协会最近公布了2011年中国家具业的总产值和出口额,它们分别是10100亿人民币和388亿美元。对这两个经济数据,作如下解读:中国家具业的总产值10100亿人民币,以2011年的平均汇率1美元约为6.3元人民币计,约为1540亿美元。在这个数据后面,可以看到如下事实:中国的人均年消费家具额有了大幅的提高,即每年人均约500元的家具消费额(扣除了出口和国内社团家具消费,国内民用市场消费约为6500亿元),如折算成美元(1美元计6.3元人民币),则约为80美元。
2005年,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平均消费家具额为每年20美元,最近没有统计数据,如考虑到近年的消费有所增长,以每年25美元计,则中国民众的年家具消费水平已约是发展中国家的3倍。但是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中国的家具消费主要是在城市中发生的,根据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49%来计算,则中国民众的年家具消费额应再翻倍,即为每年1000元,或160美元,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消费水平的6倍。
与发达国家的家具消费水平相比,美国的家具的总消费额为600亿美元,如果扣除它的出口和社团家具消费,则民众每年每人的消费额约为240美元,即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又如德国,根据《中国家具通讯》2012年4月号的报道,2011年德国民用市场的总消费额为168.43亿欧元,德国人口约为8000万,所以推算出德国民众的家具消费水平约每年每人200欧元,约合2000元人民币。根据前述的分析,即使以中国民众每年人均500元的消费水平来比较,中国民众的家具消费水平是美国民众的1/3,是德国民众的1/4。
如以人均GDP来分析,2011年美国的GDP约为15万亿美元,中国的GDP为5.5万亿美元。因此,中国人均GDP约为430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则约为50000美元,德国的人均GDP与美国相当,也每年每人在4—5万亿美元。中国人均GDP只约及美国和德国的1/12,或者说美国和德国的人均GDP约为中国的12倍。但是美国和德国的人均家具消费水平却分别只有中国的3倍和4倍。
显然,如果从人均GDP角度来评价发达国家民众的家具消费水平和中国民众的家具消费水平,中国民众的家具消费水平是偏高的。这种偏高与中国近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民众的居住水平大幅改善有关,也与中国城市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拥有1套以上的住房有关,还和社团家具的消费急剧上升有关。
笔者没有研究过人均GDP与家具消费水平的关系。但从经济学的原理来考虑,这两者应是相关的,而且比例应当适宜。当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改善时,家具消费水平的增长应当略高于人均GDP的增长。但是,如果前者增长过快,似乎没有“量入为出”而不可持续。显然,我国目前的民众家具消费水平显得增长过快。
因此,中国家具业的产值是否还应像过去几年那样快速增长,如2011年家具总产值相比2010年增长率达25.6%,这个速度显然是过快了。因为国内GDP的增长率不超过10%(约为9.8%),人均GDP的增长自然也不会超出10%许多(人口也有一定的增长率如1%—2%)。中国家具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显得不可持续。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中国家具业的增长率应该放缓,而且更应该集中精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值增长的含金量。这就要求中国家具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在设计、工艺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从而为行业提高竞争力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福祉做出更多的贡献。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家具贸易额下降到960亿美元,随着后来的经济复苏,国际家具贸易额有了回升,到2011年约为1100亿美元。2011年我国家具出口额达到388亿美元,占到全球家具贸易总额的35.3%。这个份额可能已接近最近几年的极限值,估计在美国经济疲软和欧债危机的阴影下,今后2—3年我国家具的出口额不可能有如此高速的增长,甚至会出现负的增长。因此,中国家具业应努力保持传统的出口市场,大力开拓对新兴国家的出口如中亚地区、中东地区及非洲的新兴国家的市场等。
2012年中国家具业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而且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国内市场由于宏观调控,出现了市场萧条;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生产和市场面临的不利的因素不断增多,企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全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有足够的勇气进行改革,尽力争取家具业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