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制造 > >> 汽车产业政策扶持或将重启 必要性受到质疑

汽车产业政策扶持或将重启 必要性受到质疑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6-06 00:00:00

  政策扶持或将重启 汽车市场离不开救济?

  汽车市场的冬天有利于凸显产业内部矛盾,加速企业的兼并重组与联合,让企业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优胜劣汰。

  近日,有报道称,新一轮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或在6月得以延续,这则并未得到权威部门确认的消息甫一发布,即引发各方热烈关注。

  不难想像,在当前宏观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出口不振及房地产市场仍被严控的形势下,重启产业政策,出台汽车消费新政来拉动内需则成为可能。自从温家宝总理上月在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 “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市场对加大政策放松力度的预期升温。

  然而,汽车行业是否需要这种政策助推?在车市遇冷时出手相助,是否真得有利于中国车市的良性发展?

  车市低迷?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汽车产销643.19万辆和641.75万辆,产量同比增长0.47%,销量下降1.33%。前4个月乘用车产销507.41万辆和504.91万辆,同比增长3.99%和1.89%。

  根据这一数据,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车市陷入低迷,情况不容乐观。事实果真如此吗?

  自2008年汽车产业遭受金融危机打击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提振车市,诸如降低消费税、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当西方汽车工业正经历经济危机中的大规模破产、艰难重组之时,中国汽车业仍安然无恙,呈现一枝独秀的态势。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预计产销增长10%,但实际增长了40%。”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说,在经过2009、2010两年的刺激后,汽车销量增长了一倍,由原先的900多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1800万辆。而两年的高增长和过分刺激,透支了许多汽车购买需求,体现在如今的销量下降,也就不足为奇。

  另一位接受本报采访的汽车行业专家则表示,包括汽车在内的任何行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刚性需求在提前透支之后,迎来增速减缓期十分正常。但就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仍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且至少具有10至20年的稳定增长期。他认为,从2009年到2029年的20年间,汽车产销量的平均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而30%—40%增长数字显然是不正常的。

  实际上,任何产业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就像潮汐,有起有落。”贾新光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根本没有真正体验过冬天”。而在他看来,真正的冬天则有利于凸显产业内部矛盾,加速企业的兼并重组与联合,让企业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优胜劣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将过去的十年,形容成中国汽车产业增长的“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是充满活力,但不稳定,容易波动,大起大落。他在发表于本报的《中国汽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一文中提到,2011年,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约为70辆,从可借鉴的国际经验看,我国仍处在每千人20—100辆的快速增长期。

  据他预计,中国汽车产业增长的峰值是在2020年前后,即使保守估计,中国汽车年产量峰值也有可能达到5千万辆,如果再考虑到较大规模的出口,峰值还可能再高一些,可能达到六七千万辆。

  政府角色的转变

  “我不赞同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政府就出手,这并不符合市场逻辑。”贾新光认为,靠刺激的方式拯救生产能力或许并不能奏效。

  在政策的庇护下,许多原本奄奄一息的在竞争中难以立足的企业又重获了喘息之机,且又走上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中国汽车的产能仍旧没有提高,“调结构”的目标仍旧没有实现。

  “政策刺激对汽车行业不见得是好事,一个产业有其自身规律,总靠刺激怎么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在其微博这样表示。

  刘世锦在他文章中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青春期”或快速增长期、稳步增长期和成熟增长期2020年以后。他警告说,应从前些年“青春期”的增长中汲取教训,即政府政策应当减少而不是加剧增长的波动。

  他认为,短期内大起大落,对企业发展不利。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对短期内刺激消费的政策应持谨慎态度,要防止过度透支当期消费而引起增长的大起大落。汽车产业的增长,还是要立足于正常消费能力的培育,政策重点要放到鼓励节能减排等结构性政策上。

  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已不再重要?当然不是。“这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由过去较大程度上的‘直接参与者’转变为‘环境创造者’。”刘世锦认为,一个公平而有效的市场,可能解决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大部分问题——如结构优化和升级、技术进步、促进创新等。

  “不能急功近利,只为追求表面销量的增长,而忽略了产品自身的品质与服务。倘若如此,便也失去‘调结构’本身的意义。”专家表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市场的大起大落的短期政策刺激应加以警惕,而政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坚持公平竞争中的企业主导原则,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 汽车产业政策扶持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