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制造 > >> 放眼广州 智能制造发展绘制出美妙的创新图景

放眼广州 智能制造发展绘制出美妙的创新图景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信息化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11-14 11:08:07
    放眼广州,世界机器人四大巨头抢滩登陆,本土技术“牛企”埋头创新,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接连落地,广州智能制造发展绘制出美妙的创新图景。2017-11-14 08:30来源:南方网郑佳欣 许可 陈思勤 刘茜

  “您好,请点点头”“您好,请眨眨眼”“您的交易已确认”……在广州各银行营业网点,越来越多服务机器人“上岗”,为顾客提供导引服务。

  今年8月,在2017中国(广州)国际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制造技术展览会上,来自广州的机器人军团强势登陆琶洲,广州数控、广州达意隆、广州中设、广州电气等本土企业纷纷亮相,运用六轴工业机器人进行无人工厂化操作,向全球展示了广州智造的活力和生机。

  “我们站在了‘风口’。”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广智”)总经理程德斌说,作为一家面向智能装备产业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机构,中广智赶上了广州高速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大好机遇,在两年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

  放眼广州,世界机器人四大巨头抢滩登陆,本土技术“牛企”埋头创新,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接连落地,广州智能制造发展绘制出美妙的创新图景。按照《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广州将重点围绕机器人、轨道交通、智能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方向,打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到2019年,预计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走向世界技术牛企扎堆掘金智能制造

  在广州科学城的禾信仪器质谱仪研发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使用一台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测试空气中的PM2.5成分。空气一穿过,约半个小时,仪器精确地“捕捉”到污染源,屏幕上快速地显示出多种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变化信息。

  “没有质谱仪之前,要找到PM2.5的污染源,不仅需要耗费数百万元,还要花费半年时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暨南大学教授周振说,“现在通过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破解了空气污染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耗时13年,禾信仪器持续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占营业额的36%)组建了80人的研发团队,成为我国首家专门从事质谱仪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质谱领域空白,并出口土耳其。

  “我们打入国外市场靠的是技术创新,而不是低价策略,每台仪器的平均售价接近400万元。”禾信仪器董事会秘书柳瑞春透露,最贵的一台设备曾卖到500多万元,创下了国产质谱仪器最高价。

  如今,越来越多广州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广州智造的实力和自信。

  在去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亿航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全电力低空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Ehang184。亿航无人机核心飞控方面均由亿航自主开发,耗时3年左右。“现在,智能化、极致的用户体验开始超越飞控,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亿航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熊逸放透露。

  愈发壮大的广州装备制造企业集群背后,广州企业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对接全球资源,抢占全球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制高点。

  自全年与德国博世力士乐和广东省中乌研究院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今年瑞松科技继续与德国奥地利CoLetrax GmbH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展激光焊缝跟踪、视觉定位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合作。

  在巨轮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里,工程师正在忙于巡查设备的更新进度。目前,该公司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以及RV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巨轮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巨轮智能创新法门就是强化国际化技术合作,引进业内领先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保证产品研发质量和巨轮产品技术的国际先进性。

  从企业的创新突围,到聚合发展的国际高端要素,广州装备正在加快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全球化新路径。

  装备“大脑”依靠创新要素驱动产业发展

  智能装备制造是装备制造行业中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依靠创新要素驱动产业发展,成为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发展道路上的新风景。在广州,伴随着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加快建设,一大批创新平台集聚发展,成为推动科技与制造重器深度联姻的“最强大脑”。

  中广智的快速崛起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为基础,广州引进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等优势技术和资源,并且在广州科学城组建该研究院,打造集研发、设计、检测、生产为一体,面向智能装备产业链的公共服务机构。

  一直以来,很多出口的机器设备都需要寄送样品到出口国家进行检测认证,通过检测后方能在国外销售,而从寄送样品到通过检测的时间,最少需要两个月。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难题,中广智利用中国赛宝实验室的技术优势,与欧盟、美国等30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了互认协议的优势,为智能装备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换言之,往常出口寄送样品的繁琐流程通通不再需要,只要通过中广智检测拿到证书,就能同时获得互认协议签署地区的认可,将检测期缩短到20天以内。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能够给这些机器设备做检查,还能为它们‘开方治病’。”程德斌说,中广智既可以为客户提供引导性、示范性解决方案,也可以对个案问题进行“诊断”,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还能对需要检测的装备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分析,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不久前,中广智就为某款智能空调进行“把脉”。经过检测诊断,发现该空调在主控板方面需要调试,企业立即对接下来的生产线进行了整改。

  企业研究院也成为产业创新版图中的新兴力量。巨轮智能投资2亿元建立了行业内唯一由企业自主建设的广州巨轮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作为延揽高端人才、开展国际合作、支撑巨轮机器人全球化发展的研发总部。

  “巨轮研究院的一大功能,就是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布局往哪个方向走,科研就往哪里发力,经费就往哪里投。”巨轮智能董事长吴潮忠表示。巨轮研究院每年投入高达1亿元研发经费,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巨轮研究院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以及RV减速器等核心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

  一大批像中广智、巨轮研究院这样的创新平台搅动着广州装备制造的产业江湖,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注入“智慧大脑”,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撑。国机智能总部、发那科机器人华南基地、巨轮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化基地、亿航智能飞行器产业化基地等项目接踵而来。

  创新发展要素向这里汇聚,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正在凸显出广州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新成效。

  ■行业观察

  找准突破点加速智能装备制造

  “一台雅阁轿车从开始组装到开走,只需43秒。”作为广汽本田的合作伙伴,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的介绍让不少“门外汉”感到震撼。

  在瑞松智能的车间里,工人正在调试一条为车企“量身定制”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孙志强介绍说,这条生产线能够生产9个不同型号的轿车。点焊、弧焊、螺柱焊、激光焊都由工业机器人完成。这样的全自动柔性生产线,能让车企按照市场订单来生产,基本做到“零库存”。

  利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对汽车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加速产能转化正成为广州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发展的又一着力点。当前,广州正着力实施汽车产业的“153”战略,根据《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出口基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在智能装备制造的新赛道上加速冲刺,广州找准突破点,将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广智的发展便是典型样本,背靠广州制造业最发达的广州开发区,面向珠三角广阔的市场,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产业化的突飞猛进。无论是该院由二维码引导的AGV小车,还是定制化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一经与相关企业合作生产,协同经营,立即就实现了产业化。“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制造业,把这些产品制造出来,投入市场,实现产业化是目的。我们背靠广州开发区设计的产品,很快就能实现制造与投入市场。”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程德斌表示。

  记者从广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获悉,根据《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政策,广州市将利用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力争将广州建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智能装备关键设备、技术供应和研发创新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图景广州智能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