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西望,20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经济带上,宁波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产业地位。依托港口等优势,宁波在全国率先创新工业体系,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体系,拥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在200多个细分领域锻造出140多个“单打冠军”,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16年8月18日,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这对宁波、浙江乃至中国制造业而言意味着什么?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将如何扛起“先进制造”这面大旗?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
“去年6月,宁波正式获批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过去一年,宁波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重点围绕打造‘四大新体系’,即产业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和政策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6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宁波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陈仲朝在发表主题演讲时做出以上表述。
据陈仲朝介绍,宁波致力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3511”新型产业体系,这是宁波发展的产业主攻方向。“3”代表加快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引领产业;“5”代表做强做优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清洁能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11”代表积极培育以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和以工业创新设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信息服务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
据记者了解,去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职能,强化法律保障,助力全市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宁波是同类城市中第一个出台类似决定的城市,该决定再次吹响了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集结号。
“这个决定意味着我市将举全市之力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扎扎实实强力推进。”宁波市人大代表、贝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邱智铭认为,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的号召,全市将有更多力量加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队伍中。“今年7月6日,贝发中国制笔城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牌‘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不难看出,邱智铭对宁波先进制造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领航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乃国之重器。如果说德国工业4.0是德国巩固未来国家竞争力优势的战略选择,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而宁波则以先行先试的勇气,肩负起领航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全新使命。”宁波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陈炳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记者了解,宁波市现已累计在汽车零部件、轴承、磁性材料等传统优势行业成功实施试点改造项目28个,慈星股份(300307,股吧)等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试点示范,涌现出了宁波中银电池等先进典型,并培育了22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
据陈仲朝介绍,宁波市以促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大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和系统集成,积极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装备及产品,并通过试点突破、典型示范,最终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在全市特色块状经济行业的广泛应用。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模式培育,建成一批智能工程和数字化车间。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支撑,加快系统集成商等培育,构建智能制造支撑体系。
“最近,我们正在制订‘三年大改造计划’,将对全市7300多家规模上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诊断全覆盖,利用三年时间逐步指导推进面上所有规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陈炳荣对记者说。
人才与产业互相支撑
创新驱动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宁波正在对已确定的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创新体系,按照“系统化、协同化、标准化”的要求,科学做好顶层设计。一是财政支持不遗余力。在整合经信、科技、发改、外贸、人才等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本级统筹安排了133亿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其中,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不低于1亿元资助,对八大细分产业、五大优势产业投资项目分别给予20%、10%的投入补助。
此外,人才体系也在与产业体系互相支撑。宁波引进人才时围绕着“3511”产业体系,引入相关领域人才和团队。对入选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高端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同时,引入的“3315人才”又促进“3351”产业的发展,他们累计创办企业270家,新获发明专利371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88项。
在陈仲朝看来,宁波试点的所有做法,都是系统化组织谋划和协同部署实施的过程,这才导致了宁波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宁波市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从目标设定、组织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效果评价上,全部采用一种先进性、系统性的思路,充分体现了这种系统集成的效果。尽管还在路上,但是宁波市展示出来的一种新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