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可以如同乐高玩具一样拼接组合,从而实现在一条生产线上组装出不同产品的柔性制造;为机器人制造企业与工业生产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设计出全套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上周,在2017“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徐汇赛区的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业中心分赛点,智能制造领域创业者们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大显身手。
挑战国际巨头的“工程之心”
“工程之心”,一群来自航天研究所的年轻工程师们给自己的创业项目所取得响亮名字。这家成立还不到一年的初创小企业却拥有着拥抱未来的大雄心。
“我们面对3C(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提供自动化改造。”工程之心创始人徐晓东说,创业的核心技术是工业机器人关节。
当徐晓东拿出圆柱形的工业机器人关节时,就如同手持着一瓶香槟酒。在这个看上去并不是很大的关节中,创业的工程师们为它塞入了各种各样的零件,使得这个关节能够灵活地做出转动、伸缩、摇摆等动作。
在工业流水线上,3个或者4个这样的工业机器人关节与其他部件组合在一起,就能拼装出一条能够完成一个工序的机器人手臂。这样的机器人手臂无论是在工业展览,还是在企业宣传片中,早已经被看成是工业自动化的标志而广为人知。
但同样是机器人手臂,“工程之心”追求的是创新,而不是模仿。“与ABB、发那科这样的机器人巨头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不同,我们追求的是可以自由组装的工业机器人。”徐晓东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要做‘乐高’一样的机器人,所有的工业机器人关节都是一样的,但只要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就能完成不一样的动作;而不是如同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一样,一个机器人只能完成一道工序。”
在徐晓东看来,能够让工程之心的“乐高”机器人大显身手的战场是柔性制造领域。“比如,在3C领域,产品更新非常快,如同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就要更换机器人,成本太大。而柔性生产是让一条生产线能够同时生产不同产品,特别适合快速更新的产品。”他说,“用了我们的‘乐高’机器人就简单了,需要生产不同产品,只要重新组转机器人,都不用换新的。”
敢于挑战国际机器人巨头的“工程之心”,已经申请了1项国际PCT专利、3项国家专利,工业机器人关节也已经在一家浙江企业试用,为中小批量生产做准备。这也给了从研究所出来创业的工程师们极大的信心。“这果真是一个最适合创业的时代。”徐晓东如是说。
从高精尖向普通产业渗透
如果说“工程之心”追求的是技术创新,瓦鲁自动化则致力于改变国内制造业落后的生产方式,让机器人走进更多的产品生产线。
“我们是做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也就是设计定制化、智能化生产线。”瓦鲁自动化技术总监胡振海说,“我们要搭建标准机器人企业与应用企业之间的桥梁,尤其是那些非标准化的工业自动化设计与应用场景。”
在国内制造业领域,能够用上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只有在汽车、家电、3C等领域内比较常见。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的人力成本优势。
在胡振海看来,随着中国制造从低端走向高端,从质低走向质高,更为精密、更加可控的机器人生产线将逐步从高精尖产业向普通产业渗透。“不要说开关生产,只要有需求,家具制造都可以采用机器人生产线。” 胡振海说,“对于瓦鲁自动化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而潜在的市场。”
众创空间大有可为
作为上海唯一一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业中心早就瞄上了此次参赛的智能制造项目,如“工程之心”、瓦鲁自动化这样的创新企业更是关注的焦点。
“我们之所以成立众创空间,就是希望发挥自身优势,围绕行业关键技术,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行协同创新,最后形成一个产业的创新集群。”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创业中心的“东家”——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副院长陈云麒表示,智能制造的产业链变得越来越长,依靠传统的一家机构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要鼓励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参与其中,才能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众创空间和创业企业将大有可为。(作者:耿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