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制造 > >> 为什么说制造业仍然具有巨大的机会?

为什么说制造业仍然具有巨大的机会?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硅谷动力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02-28 10:36:29
希捷曾是中国出口金额第二的公司

近日,一则“希捷在华裁员2000人,将关闭苏州工厂”的消息,在朋友圈被人转发。经了解,这只是希捷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预计截至2017年年底,将裁员约6500名员工,或全球员工总数的14%。而本次解散苏州工厂是希捷继续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适应现在及未来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

此则消息,不禁令人唏嘘。希捷曾一度占据全球最大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市场的位置。然而,如今却出现了裁员的状况。事实上,不只是这一家公司有此举,近年来制造业裁员消息屡见不鲜。2014年,苹果供应商苏州联建宣布倒闭;2015年,韩国三星电子的代工企业普光电子被爆倒闭;2016年,国内第一家现代化的铜版纸生产厂紫兴纸业发出停产解散公告……近几年,全国关闭的制造业大厂确实不少。这背后有何深意?难道中国制造业真的走上了末路?

不!中国制造业仍有大机会!知道了永远不变的东西,对不断的变化又有何惧?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中显示,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制造业综合成本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布局逐渐调整,正在加快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

这就意味着,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升,劳动力成本已不再像过往那样的低廉。至少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相比来说,劳动力成本和人口红利的优势渐渐消失。中国制造业寒冬已经到来。

即便如此,但当下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不是经济增速的放缓,也不是供给的过剩,而是中国出现了一批亿级数量的消费者。这些80后和90后,正走上社会的舞台,并将在未来30年内占据舞台中央位置,成为新崛起的消费主力。他们喜欢按自我意愿选择生活方式,并且愿意为优质的东西付费。

其视,为优质的东西付费,也是永久、永恒的全球行为。知道了永远不变的东西,对不断的变化又有何惧?

曾几何时,雷军在2010年思考当时的状况发现,“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拥有全球最大市场之一,但是中国人看不起自己的产品。因为产品的确做得很差,摆在商店里的商品都非常贵。”如今,这个状况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些新成长起来的消费者,想要花钱买优质的东西,却面临着尴尬,原因是他们发现有些东西在国内买不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不出,源于还是不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谁能够深入了解新兴消费群体的最深层的永远不变的需求,也就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当下的消费市场及下一个市场的增长点。亦其实,求道,就是求知不变的东西,知不变的的东西,就是知道。

事实上,不只是消费市场前景广阔,为中国制造业创造了条件。此外,定制化需求量的提高也显而易见地让人看到中国制造业的潜力。否则,也就没有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这些业内外街谈议巷的事情了。

定制化,是包括但不仅包括中国制造在内的所有行业的服务发展方向

如今,消费者的生活品味逐渐提升,对消费个性的追求越发明显,而定制化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正是个性的感受。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哪两个人能够从定制化服务中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因此定制化越来越受欢迎。

2016年年末,90后匠人金宇航与流行财经作家吴晓波联合打造的“翡翠梦境——吴晓波联名伞”推出后受到欢迎。作为一个例证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出为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群人进行定制这条路的可行性。

以往,除了一些富人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外,也可能存在一些人因某种特殊的需求而选择定制。但整体看来,由于与未来比过去永远是初级阶段,所以可以说之前的定制化的需求较低。而今天,定制化的需求正不断提升,并且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性。根据共性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再按照这些类别的个性需求进行服务定制,中国制造业为此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细想一下,定制化服务所产生的“体验”效应是带给消费者美好的感觉、永久的记忆和值得回味的事物与经历。而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未来人,追求生活品质,与定制化是十分契合的。如果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第一代‘中国制造’的产物,虽‘价廉物美’,却了无情趣。”那么,第二代“中国制造”的成果会应消费者需要而生,充满情趣。情趣这个东西,说也说不清楚,就象诗。但有一种现象是,自由的人,都是诗人。

未来定制化或能占据制造业的远远超过半壁的江山也未可知。

知道的人,才会有工匠精神,因为他们开悟了,是自由的,所以有诗性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升级变得更加明显,但升级情况有所不同。对中国制造业而言,互联网只能帮助其完成转型升级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则需要依靠技术产品化能力和工匠精神。

科技进步是产品化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目前,技术革命产业化还未达成,但未来的二三十年,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新能源等新一代技术,将会源源不断地为技术产品化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

而工匠精神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需要贯穿制造业发展的始终。尤其是伴随定制化服务需求的上升,这种必要性越发明显。定制化服务不只是一种劳动,更是一种高水平的劳动。它对“劳动者”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业需要的不仅是人,而是人才。

2月14日,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至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950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电力装备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

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十分巨大。

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都需要有更高的素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更积极的工作态度的真正的人才。虽说,如今的生产车间已和以往大不相同,很多人力被机器人所取代,使加工变得更加快速精准。但如果想要打造出完美、极致的产品,那么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天,终将到来

大海上航行的巨轮,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会勇敢前行。为什么?因为这些巨轮知道要到哪里。反过来也就是说,只要你知道要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中国制造业就是这艘巨轮,要想披荆斩棘一路前行,具体或首先取决于一批制造业领导人的认知。这一天,终将到来!

相关热词搜索: 制造业机会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