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 《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通知》旨在提升我国绿色制造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形成市场化机制,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部分,我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基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向绿色发展,以此来打造我国的绿色制造体系。 《通知》正是在此背景下发布的。
从《通知》中可知,我国将以企业为建设主体,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辅助,保障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规范和统一。未来还将加强政府引导和公众监督,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政策环境,发挥财政奖励政策的推动作用和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发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提升绿色制造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形成市场化机制,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多方入手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制造体系的主体是企业,那么该如何保障市场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悉,我国将提高先进示范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降低企业绿色发展的成本,以此来带动行业自律管理。同时,发挥市场的力量,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府的引导可以优化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建设,在实施监管的同时做好服务。
当然,如果仅仅依靠市场和政府二者,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会稍显不足,因此,《通知》提出,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生产企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研发与应用,分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成果。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王玉杰日前在由鲁能集团主办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发展创新成果展上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化的系统工程,需要聚合政、产、学、研,用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研究和实践。其中企业倡导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目前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必将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
目前,绿色制造体系还属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兵,地区、行业都还存在陌生感,如果要求全国范围的各行业在短期内就将此系统制造完成不太现实,所以优先重点区域、行业及产品等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政策执行落地的合理选择。据《通知》介绍,我国将积极应用管理平台和大数据等手段,提升政府、园区、企业对绿色制造的管理水平,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进示范的建设经验,协同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当然,任何体系的制造、完善都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护航。据了解,相关标准体系将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政府部门将加快制定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以及绿色评价与服务等标准,以期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绿色制造评价体系为保障,规范和促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第三方评价机制保障政策落实
在具体的落实中,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首先成为了绿色制造体系建造发力点。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所以 《通知》提出创建绿色工厂将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而对于创建绿色工厂的细节问题,则可以从早于《通知》发布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中寻求答案。据悉,我国将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结合行业特点,分类创建绿色工厂。优化制造流程,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集约利用厂区。选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环境,实行清污分流、废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建设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和能管中心,优化工厂用能结构。推行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资源能源及污染物动态监控和管理。
此外,绿色产品侧重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绿色园区侧重于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管理和协同链接。绿色供应链侧重于供应链节点上企业的协调与协作。
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的重要一环就是评价机制的建立。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统筹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机制,设立评价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完善第三方评价实施规则、程序等,加强对评价机构的管理,建设绿色制造评价数据库,充分发挥评价机制作用,保障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统一化。
此外,《通知》还表明我国将全面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