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确立了副部长级协调机制,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丰富合作内容,开展试点示范,紧抓标准合作。据悉,今年9月中旬,中德美三国将在德国海德堡共同开展智能制造的系统架构、工业4.0参考模型和工业互联网参考模型架构的互认以及交流,也继续在IEC、ISO等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一些标准的提案。
2014年中德两国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开展工业4.0合作,共同应对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挑战。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建立中德合作项目库,第一期项目库基本建成,并形成中德智能制造合作重点项目清单。另外,还开发了德国工业4.0地图中文版和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地图。
为推动中德在智能制造领域务实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还面向全国开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的申报,涵盖产业合作、标准化合作、示范园区和人才培养合作四个领域。在近期公布的首批14个试点示范项目中,中德企业间的产业合作项目有9项,包括华为与思爱普(SAP)智能制造联合解决方案、宝钢与西门子联合探索钢铁行业工业4.0项目、中德合作(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竞争力,也为中德智能制造提供了合作样板。
“全球竞合”成智能制造大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越来越清晰。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正在改变这一领域国际竞争态势的“大棋盘”。当前,制造业领先的国家围绕智能制造展开布局,已经形成了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盟为一体的系统推进的格局。美国、德国、日本等在智能制造参考体系方面也在合作,今年3月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和德国的工业4.0在瑞士苏黎世宣布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和工业4.0的体系架构在参考架构模型、各自领域的合作路线达成了共识,并将强化两国在全球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主导地位。今年5月,日本领导人在访德时双方同意加强德日在工业4.0领域的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德之间就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理念相互靠近与务实合作就具有了紧迫的现实意义。
可喜的是,在中德合作规划纲要相关文件里,明确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为中德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鼓励和支持双方投资,认为该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安筱鹏指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特色正是“目标是双赢、主体是企业、重点是合作项目,关键是要营造环境”。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开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既为双方推动深层次合作提供了机遇,也让两国产业界认识并发现了很多在市场环境、发展模式、合作诉求方面的差异性。
工信部四举措提升中德合作水平
安筱鹏提出,要坚持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政策的重要抓手。
当前,工信部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编制和发布1+X规划(1就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11个指南和行动计划作为配套措施),目前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已经发布,其他六个X也正在完成。为了贯彻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实施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生产过程网络化的谅解备忘录,落实今年6月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的有关精神,工信部将在智能制造四大领域发力。
一是针对合作中的重点难点,以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的网络化务实合作,包括全面规划与德国各领域合作,继续制定并实施好年度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行动计划,也包括创新和丰富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共同开拓第三国和第三方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区域市场。对德项目合作机制也将不断完善,加强工作衔接,坚持推动德方、中方定期召开副部长级的合作工作机制。
二是加快标准和政策的对接。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重点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滞后是制约我国智能制造的瓶颈之一,亟待加强与先进制造业国家在标准领域的共同交流。据悉,今年11月,国标委、工信部将与德国能源部在德国举办第二届中德智能制造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两国的专家将在参考模型、无线通信、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预防性维护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在IEC、智能制造、系统评估、ISO、工业4.0咨询顾问组及ISO的标准化组织框架下将加强与德方的合作。围绕产品标准开展合作,在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参考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要求,在信息安全、预防性维护等领域成立子项目组,同时也积极推进中德在5G、物联网、智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标准化合作。
三是以点带面,持续推进合作项目的试点示范工作。对于已经遴选出来的14个试点示范项目,将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交流,支持更多企业参与到中德智能制造的合作中。对于上海、沈阳两个示范园区,要加快制订工作方案和计划,推进成果落实。此外,还将以中德合作试点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建立合作交流的新机制,围绕智能制造、车联网、动力电池、机器人、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标准、人才园区在点(项目)、线(行业)、面(园区)三个层面上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若干具有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的中德合作的试点示范项目。
四是强化服务体系。下一步,将组织召开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高峰论坛,促进重点项目领域的投资交流与对接合作。依托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等合作平台,通过举办分行业、分领域的技术论坛、需求对接会、教育培训等合作促进合作落地。组织开展中德产业技术论坛,重点在CPS、能源以及互联网等领域开展中德的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