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制造 > >> 加快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9-02 10:23:16
 见习记者 罗赟鹏

  近日,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形成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显著提升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印发的《意见》,是一个原则性的、方向性的纲领性文件,它会对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意见》提出要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和网络,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现今,国家要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就将涉及一些创新平台和创新项目的建设。而这些建设仅仅靠单一的企业难以完成,需要通过政府来构建创新发展的支撑点,再配以市场引导,使整个制造业的创新充满活力和实力。那么,如何协调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的作用、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好呢?

  魏际刚认为,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有需求导向,需要发挥好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在政府方面,我国产业的发展处于一个追赶时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但是政府在配置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例如,在创新投入方面,市场配置可能会失灵,就需要来自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特别是在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项目方面,如制造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就更应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体现政府责任。

  政府引导与市场引导两种资源配置力量统筹协调,通过政府来构建创新发展的支撑点,再配以市场引导,这样才能使整个制造业的创新充满活力和实力,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和主引擎。

  因地制宜 差异发展

  国家制造业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魏际刚认为,在国家与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间,不仅要统筹发展,还要有顶层设计,同时在功能上既要有分工又要有互补,形成一种上下有效联动、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新格局。

  魏际刚还表示,国家与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并不一样。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全球性,且对全国而言,还应当具有一种重要的创新枢纽和创新平台的作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则应当发挥各省的比较优势,基于本省的基础条件来合理布局制造业中心。

  《意见》也提出,要按照 《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布局要求,重点产业集聚的省市可选择优势领域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区域制造业创新平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应汇聚区域创新资源,探索多种产学研协同组建模式,其牵头组建单位一般应是具有业界影响力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联合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校、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科研院所或能够整合区域服务的产业园区平台共同组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应围绕区域性重大技术需求,探索实现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加强保障 落实政策

  为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建设,我国政府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措施,支持创新中心建设。但魏际刚表示,《意见》是总体部署建设的大方向,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落地的激励性政策或细则。

  一方面,平台建设、制造业中心建设也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只有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对于市场而言,应当充分发挥好企业的主体责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此外,创新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需要将一些先进技术或是前瞻性的观念等实现产业化、商品化,这就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在保障措施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很关键。由于创新中心的建设参与主体较多,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国有还是民营,都应当形成相互融合的激励机制,给制造业的创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 多层次制造业体系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