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升级需要重塑工程师群体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红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11-13 10:39:49
媒体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工程师群体已成为低收入群体。而按工作序列来看,低薪现象在专业工程领域更加显著。可以说,当前工程师队伍的收入不容乐观,工程师的教育收益率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值。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上,电商老大天猫以单日900多亿元的交易额再一次刷新了其去年创造的记录。而支撑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数据的,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的繁盛。可以说,整体而言,从制造业从业人数、制造产出、商品交易额等各要素来看,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
然而,制造业大国背后存在的隐忧是,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制造业沦为世界的代加工厂,制造业技术附加值并不高。对于这一点,无数国人漂洋过海高价购买洋货的奇观即是最好的佐证。
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维系与支撑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工程师群体,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能力并不高。虽然社会通常都把技术研发与创新视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职责,但实际上,不仅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需要制造业内部工程师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而且,更多的技术改进与提升往往是由工程师群体所实现的。而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工程师群体收入状况不尽如人意,相比很多行业,工程师的教育收益率要低得多。
改革开放伊始,制造业工人被视为共和国的支柱,而其中的工程师,则被视为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制造业“灵魂”而备受尊重。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实际上就是强调掌握工业技术的重要性。在当时,“工程师”一称是极具尊敬意味的称呼,“工程师”不仅意味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意味着较高的收入,是令无数人艳羡的职业。而在现实中,工程师群体作为制造业技术排头兵,也引领了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振兴与繁荣,支撑起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数次技术提升。
然而,世易时移,工程师从令人艳羡的“香饽饽”成为当前在收入上的弱势群体,这既是工程师群体无法承受之痛,也是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社会无法承受之痛。因为工程师地位的陷落既折射出知识在我们社会中的贬值,也折射出我国制造业故步自封,满足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从而缺乏技术创新与研发的能力及意愿的现状。
就前者而言,知识的贬值实际上不仅仅存在于工程师所代表的制造技术之中,制造技术之外,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都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就后者而言,正因为制造业满足于低端的代加工地位,对于技术的渴求并不热切,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就逐渐降低,而原本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工程师的重要性也就随之降低,由此导致工程师逐渐丧失存在感,沦为收入上的弱势群体。
但显然,对于一个以工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工程师地位的陷落对经济发展的伤害是沉重的。尤其在我国当前,中央屡次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提升,工程师群体的现状显然不足以支撑我们国家的整体战略。是以,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以打造一支有技术、有创新意愿、有合适的社会地位及收入水平的工程师队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