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都制造迈向“工业4.0”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成都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6-18 10:34:50
以制造业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在制造业全领域的渗透,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企业负责人、一线职工以及相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成都制造未来发展,应走“两化融合、产业联动、业态高端”的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成都制造迈向“工业4.0”。
问计
咕咚网创始人申波
高端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
在我看来,中西部城市之中,成都创新氛围和产业聚集力度是最强的,产业集群、人才储备、政策扶持三大要素,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中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穿戴科技”是“互联网+”产业之下,软件与硬件结合的新应用领域。当电路和芯片越来越小,智能手机可在移动中互联之时,“穿戴科技”时代的来临,就在咫尺之间。
眼下,苹果、三星等全球企业,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咕咚网也不例外,我们从在天府软件园的创业场起步,花了多年时间瞄准科技“可穿戴”这样一个全新的市场,眼下,已经占据了国内健康智能手环的相当比例市场份额。
这个项目最核心的就是体现“智造”的要素,当时在全球同行中,只有一家企业在生产类似的产品,而在国内我们就是货真价实的第一,算是国内可穿戴市场的开创者。眼下,“咕咚造”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有数千万注册用户,旗下智能手环产品已经推出多款,咕咚网同时与华为、中兴、欧姆龙等公司联合,将自己的平台开放给第三方公司,进而增强整合联动实力。我们的愿望,也是目标,就是能在不久之后,走向纳斯达克。
在我看来,中西部城市之中,成都创新氛围和产业聚集力度是最强的,产业集群、人才储备、政策扶持三大要素,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中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都很多高校,为企业培养储备大量人才,基础素质很不错。而且目前高端人才欠缺这一困境已经开始有所改善,很多一线城市人才开始回流,我们公司30%人才是从外地回来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姜君
离开了信息化 公司将无法正常运转
科伦集团新都基地立体库,这一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医药立体库,共有18个巷道,44排货架,94列货架,共39865个货位。如果依靠人工记录、搬运来实现产品销售物流这一过程,那无疑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作为成都本土企业,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之一的科伦药业,其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更能体现成都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成效。
科伦集团新都基地立体库,这一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医药立体库,共有18个巷道,44排货架,94列货架,共39865个货位。如果依靠人工记录、搬运来实现产品销售物流这一过程,那无疑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维系科伦药业正常运转的是科伦药业高度融合的、综合的、高性能的信息平台。围绕科伦药业全产业链的各个业务系统,每时每刻同时有700余人在处理订单、采购、仓储管理生产、销售、财务、运输、支付等各类业务,每时每刻同时有500余人在处理和审批办公事务,这些高度集成的系统作业本质上就是公司生产办公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企划部的工作人员,姜君对此很有感触,“离开了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公司将无法正常运转。”
信息化的介入,同样让科伦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事半功倍。姜君认为,信息化项目和体系建设的作用体现在支撑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转变发展方式上,科伦用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带给企业一种创新思维的突破。
成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方勇
变革生产模式 实现更为智能的制造
成都作为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毋庸置疑的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而同时,成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已成为成都众多产业领域中的新生力量。
“工业4.0的概念是由德国提出的,致力于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而中国制造2025也已出台,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行动纲领。”成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方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成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应在遵循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这一导向性目标的同时,立足于成都制造业现有发展阶段和既有工业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在基础性、前沿性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领域,体现成都特色。
“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必须要实施‘两化融合’战略,通过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创新。”潘方勇认为,在推动两化融合的进程上,成都有着非常好的基础,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成都作为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毋庸置疑的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而同时,成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已成为成都众多产业领域中的新生力量。而且成都汇聚了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等院校,拥有强有力的高端人才支撑。这些都成为推动成都‘两化融合’进程的基础力量。”潘方勇对记者说道,在此基础上,就是要打破工业化和信息化分属两大不同领域的固有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其他产业,在深层次的碰撞融合中催生新的颠覆性的技术。
而如何通过“两化融合”实现成都工业转型升级和信息通信业融合创新呢?潘方勇认为,生产模式的变革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成都应在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基于既有优势,采取更为灵活的生产模式。“制造其实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这种‘简单’就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从而融合现实生产和虚拟生产。”潘方勇说道,比如,制造业的前端试验和研发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搭建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从而筛选或设计出最为适宜的样品,再通过批量生产让产品面向市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消耗、节约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最终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如潘方勇所介绍的那样,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成都制造将实现全方位的提升。“‘两化融合’就是制造智能化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得到显著提高。”潘方勇表示,同时,通过更为灵活、智能的制造,还能实现制造业发展的持续低碳,绿色环保。
点位
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
刷新“成都制造”工业4.0时代高度
在英特尔、TI 、华为等IT制造业巨头云集的成都高新区(西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全球工厂—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却是另一种“别有洞天”的存在。
在决定在德国之外布局首个数字化工厂之时,西门子高管层考察城市的足迹,遍布全球300多个城市。“百里挑一”地将这个直指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工厂落定成都之时, “成都制造”工业4.0时代的高度再一次被重新定义。
这个被称为SEWC的“数字化工厂”,全称为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它是全球最先进的电子工厂之一,也是全球电子电气巨头西门子在德国之外建立的首家“数字化企业”,工厂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高度数字化,而作为首款由SEWC研发和制造的工业计算机也已在蓉实现量产。西门子成都工厂利用制造执行系统(SIMATIC IT)和全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TIA),能够将产品及生产周期进行集成,缩短高达50%的产品上市时间。
与传统生产工厂不同,走进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先进的生产线上,技术操作工人寥寥,取而代之的,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工人只需置身生产线后,操作鼠标、键盘,发出数据指令,一切都井然有序地推进……在蓉产业化的SEWC主要生产工业自动化产品,为工业企业提供可靠的控制系统和解决方案,其生产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冶金、石化、食品饮料、制浆造纸及基础设施项目等工业领域。
勤云科技
打造国内首家家具原材料互联网交易平台
8月份,勤云科技的家具原材料交易平台即将上线,这将弥补国内B2B垂直电商与家具原材料行业融合的空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正在颠覆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概念也在与各个传统行业领域结合,从而提升和服务传统行业。”勤云科技负责人孙彦介绍说,作为勤智数码的全资子公司,勤云科技就是瞄准了这块“空白”,立足于“互联网+”的思维,去改造家具板材交易这个非常传统却又急需提升的行业。
在传统的家具原材料的流通环节,都是原材料供应商与原材料经销商、大型家具生产商以及压贴厂商的线下交易,这是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但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却存在很多的“痛点”,比如信用危机、标准欠缺量化、交易效率低、管理不便等。“我们正在研发的交易平台就是为传统板材交易行业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孙彦说,将所有板材交易搬到线上进行,打通供应商、经销商、家具厂商、压贴厂商之间的板材交易环节,实现信息的互通,制定标准交易模式,建立行业信用评估体系,使这个传统行业的交易更加便利化、规范化。
“同时,勤云科技还将为交易链上下游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也就是SAAS服务。”孙彦介绍说,可以开发一些针对性的电子订单系统、OA系统、财务系统等,让这些传统企业在管理上更加方便、规范。“在我看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都是工具,而将这些工具在传统行业广泛应用,不仅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能让管理更加的便利。”孙彦说。
现状
推进工业化与
信息化深度融合
可以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工程服务、现状诊断等信息化集成服务,以及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支持和产业链协同支持—这是由政府主导,由万国数据和华为共同打造的成都“工业云”。和目前在北京、广州、天津等地已经投入使用的工业云服务平台相比,成都的工业云不仅将着力服务小微企业,更是把服务对象扩大至大中型企业、重点工业企业。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工业云平台已完成2000平方米国家A级机房建设,平台服务界面开发,三线运营商线路接入,部署2000台虚拟机、800TB存储,并部署CAE、资产管理、OA等30多个面向企业的云应用,已为我市1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成都工业云平台,仅仅是我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一个具体表现。成都近年来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据介绍,我市早在2013年,就组建了成都市两化融合企业联盟,推动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开展了国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我市科伦药业、传化物流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中心被确定为首批贯标咨询服务机构。
我市进一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提升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能力。建成了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车辆监管平台二期项目,支持传化物流的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联动信息对接系统、科伦药业的物流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跟踪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建设了成都市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肉类、蔬菜追溯系统,中药材溯源系统和食品档案及监管系统等;实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工作,推动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