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民营企业如何突围?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4-03 10:24:4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处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模式中,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研投入不足,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尤为突出。这导致民营制造业企业利润率明显偏低,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长远发展不甚乐观。
近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与经济参考报联合主办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双月座谈会”上,来自政、商、学界的与会嘉宾就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的突围与选择展开热烈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不仅出现了增长速度换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迫切要求,形成了“三期叠加”现象,而且出现了“三期叠加”与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期“相互交织”局面,呈现“四期交织”状态。
在“四期交织”背景下,刘迎秋指出,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面临四大困境:一是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带来市场需求持续疲弱、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大面积恶化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过去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目前也有很多陷入经营收入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的困境。二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然难解与企业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大相互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持续攀升和企业经济技术升级所需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三是国家颁布的清费减税等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但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仍然很难得到真正实惠的困境。目前很多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不仅承担着高达30%左右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负担,而且还承担着相当于企业应税50%—70%的教育附加、城乡建设附加、水资源费和“五险一金”配套等众多缴费负担。四是企业自身发展仍存在众多内在缺陷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公司治理水平和档次仍然严重偏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创新能力仍然严重不足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水平仍然较低等。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开展的“经济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问卷调查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由业主及其亲属控股51%以上的企业仍多达62%,全面设有或不完全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党组织、工会组织的企业仅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8%;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2010—2013年平均为37.06%,其中生产加工类企业仅占27.77%,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仍然普遍偏弱;专注于单一专业生产经营的企业仅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5%左右,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多元化生产经营状态,企业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
在刘迎秋看来,制造业民营企业要突破困境,必须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第一,要积极参与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参与和推进国家层面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大企业自身改革力度,努力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公司治理的体制机制现代化。
第二,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民营企业既要继续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又要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新战略的全面深化与具体实施。
第三,要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在我国现阶段投资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体制机制改革与完善、制度的定型与效率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仍然广泛存在,城乡居民储蓄倾向仍然普遍持续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储蓄大于投资必然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种新常态。积极应对这样一种新常态,高度重视投资,科学确定投资目标、正确选择投资方向、不断优化结构,是充分发挥投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的积极推动和关键支撑作用所必须。因此,重视和发现更有效的投资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念与理性选择。
第四,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趋势,高度关注和有效参与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具有持续加快趋势。201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0243亿,占同期总人口的14.9%;到2020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7亿,占同期全球老年人口6.98亿 的24%。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集中养老、健康保健养老、医疗服务养老、养老生活与起居以及老年人外出旅行等等,一系列与老年人相关的设备生产与生活服务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需和重要领域。在这方面,迫切需要更多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做出更好更优的投资选择。
第五,要正确理解和切实用好“互联网+”。P2P、P2C、B2B、B2C、O2O、C2C等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产业发展新业态,为实体经济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空间,有效强化了生产和生活间的有机和能动联系,并由此带来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推进的更多更新的衍生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既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手”、“联动”作用,充分认识实体经济+互联网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又要防止过度夸大互联网和“互联网+”、轻置实体经济发展倾向,真正做到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切实用好互联网和“互联网+”,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好更快更加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吴杰表示,要突围,不仅是民营企业自己的事,还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援及后盾。十八大以后,政府强调了多次政策的改革,包括国务院所属机构、简政放权等,很大程度上对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都是利好消息。我国制造业中不乏创新高、质量高的民营企业,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和保护,真正做到让政策更好更快落地,加大支持资金的公开性及透明度、增强社会诚信等,帮助民营企业突围成功。
“民营企业首先要练好内功才能做大做强。”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效华表示,现在市场对食品质量监管越来越严,红螺感觉可能是历史上最大一次机遇。对红螺来讲,基础具备了,有一定的品牌影响能力,现在处于大发展的前夕,所以必须突围出来,抓住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且北京市马上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对小微商业业态清理,清出一大批商业设施,对目前的企业来讲这也是机遇。
对于长期困扰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生银行北京世纪金源支行行长王小飞表示,银行方面正在考虑与行业商会合作融资,比如北京十里河灯具城、潘家园眼镜城等,通过对一个行业整体的批量授信,行业商会给银行提供客户资源。民生银行北京支行三年时间做了25亿元小微贷款,平均每笔300万元到500万元,为企业融资开创了新的模式。
聊城鑫鹏集团董事高海瑞认为,在高端制造、高科技产品领域,企业和银行需要高度合作,企业离不开金融,金融离不开企业,互相给予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