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代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异军突起,并带领纺织行业走出低谷,至今已经快20年了,其发展速度与规模膨胀迅猛,总产值已经超过一万亿人民币,占全国经济总量的约2.5%以上。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近几年来的颓势和国人消费理念的成熟,目前各品牌家纺大都也已经到了其发展的瓶颈期,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对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来说,其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应该通过对行业发展的整体调研与思考,来寻找破解迷局的方法。
一、沿海地区家纺企业量能型制造难以为继
近年来,随着以中西部地区工业制造能力的发展,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沿海地区开始紧缺,长江下游地区的家纺行业缝纫工的薪资被迫涨至3000-4000元/月,即使如此也时刻面临劳动力紧缺问题所带来的开工不足,从长远来看,随着中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行业内竞争加剧,缝纫工薪资势必水涨船高。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中南部沿海地区家纺行业如何与山东家纺产业集群及中西部地区发展中的家纺行业竞争?
答案自然是非常简单的,即沿海地区家纺行业必须保持其技术优势,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记忆犹新的案例是1990年代初纺织品行业“压锭”,导致全国纺纱织布业最发达地区的上海、无锡、苏州、南通等地迅速失去龙头地位,如今中西部地区的纺纱织布业已经在国内举足轻重,而在长江下游地区依然能够继续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凤毛麟角,其生存的诀窍就是技术优势或是技术创新,如无锡天然纺织的丝光棉纺纱技术等。
如何提升沿海地区家纺行业的产品技术含量?无非是资金投入与企业决策两个手段并举,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不容易。
二、家纺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资金投入严重缺失
对于家纺成品企业来说,其盈利的源泉来自于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则来自于多年产品营销的积累,而产品的核心则是产品的设计外观设计与材料设计。我相信对于每一家家纺企业来说,其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可以说是设计、制造、包装、营销各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重视并不等于投入,相比较而言绝大多数家纺企业对营销的投入远远大于对设计的投入。国际上拥有时尚品牌的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一般占到企业产值的5%-15%,也就是说5亿产值的规模企业,其产品研发投入能够达到2500万至7500万的资金投入。对比国内家纺企业,能有几家企业能够做到5%的产品研发投入?
三、企业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取决于企业决策者
同行曾经讲过其学生的一个小故事,说该学生为某企业设计总监,研发多时的一个产品设计a终于完成,请老总审看,与会的都说a设计是难得的好作品,老总问总监该设计创意出自于“法兰克福”还是某顶尖企业产品?总监说“原创”,老总则非常遗憾,a产品最终不得投产。不经意间该老总泄露了多年来国内家纺行业的产品设计诀窍,即大企业看法兰克福,中小企业看大企业。
对于沿海地区家纺企业来说,企业转型为必然趋势,而转型的核心是以品牌建构为中心展开的,品牌建设的核心则是品牌设计风格的构建,品牌风格的差异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决策者必须果断决策,并与时俱进地开创自己的产品设计风格。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迈出这一步非常艰难。
经常有企业老总抱怨设计师能力不行,企业家自己有无反思,你在产品设计研发上投入了多少?购置过多少先进设计设备?企业有无资料库,多少设计资料?送多少设计师去多少国内外展会观展?给多少设计师去国内外市场调研的机会?请多少行业内知名设计师来企业作过讲座研讨?是否给设计师有尊严的薪资?
最简单的道理是有多少投入才会有多少产出,相信谁都会承认吧!
四、制造型家纺行业的转型期,对所有家纺企业来说都是发展机遇
中国家纺从以富安娜家纺为代表的广东家纺行业率先崛起为标志,其发展地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广东沿海逐渐北移,形成广东深圳、佛山;浙江海宁、余杭;江苏海门、通州;山东滨州、文登,等四大产业集群,并有逐渐向中西部移动的趋势。可以说这一家纺制造业产业集群移动轨迹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抬升所造成的。伴随中西部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制造优势将进一步丧失,在这一进程中,谁获取技术优势谁就将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这个机遇对各个地区的家纺企业来说是均等的。
对于中南部沿海地区家纺企业来说,抓住机遇在品牌文化及品牌风格化设计上转型发展是唯一出路,使企业转型为品牌家纺设计研发与运营中心;而对于山东产业集群和中西部家纺企业来说,抓住机遇扩大以贴牌加工和外贸自营的家纺制造业规模的同时,汲取沿海地区家纺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开始加大产品设计投入提升企业产品设计能力,培育自主家纺品牌,并在国内布局品牌家纺营销网络是重要发展方向。
以上是笔者对中国家纺行业转型期的一系列观察与思考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或许比较尖锐,却是行业中确实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提出问题不是揭短而是期待能够得到企业正视,并在中国家纺行业转型期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来源:九正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