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细分市场已经占优之后,本土日化品牌正在掀起一波“反攻”的小高潮。
近日,本土日化品牌动作频频,拉芳牵手巴斯夫,成为巴斯夫在中国洗发行业的首家战略伙伴;沉寂多年的索芙特重打功能牌,杀入“防脱”洗发市场;两面针借高端牙膏,意图重振日化板块的业务……被外资品牌挤压良久的本土日化品牌急欲打出一个全垒打。
省广方面的数据显示,以2008年为分界线,国内日化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土日化品牌市场份额由2008年之前20%提升到45%。日化专家冯建军也介绍,目前中国日化行业的市值大约为2200亿元,其中,洗涤日用品的总市值为1000亿元,本土品牌已占据40%左右的市场份额。
“混战”细分市场
本土日化品牌和外资日化品牌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处于“混战”状态,在各个细分市场,本土品牌的力量初现。
“虽然外界看来,日化市场由几大跨国巨头瓜分,但实际上,在某些细分市场,本土品牌做得更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比如在洗衣液市场,蓝月亮占据了35%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名的联合利华占15%的市场份额,第三名立白占12%,第四名威莱占8%,第五名宝洁仅占6%。排名前五的本土品牌占3个,总市场份额达55%。
在洗涤用品领域,历来本土品牌占优势,蓝月亮、立白等本土品牌占据各自细分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
“蓝月亮抓住了洗衣液细分市场的机会,在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全面发力。”上述业内人士介绍,从2008年开始,蓝月亮长期占据洗衣液市场的第一名。
本土品牌在牙膏市场的表现也不弱,比如,云南白药、舒克等本土品牌的崛起,抢占市场份额。这两个品牌都是注重抓细分市场,在KA终端突围成功的代表。
“在美容美发市场和洗发水市场,外资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一家日化品牌负责人表示,目前外资品牌占据洗发水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宝洁占60%,联合利华占20%,而本土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不足15%。
长期以来,洗发水市场和中高端美容化妆品市场是本土品牌的软肋。冯建军认为,除了产品品牌本身,在渠道、宣传、团队建设等其他方面,本土品牌比外资品牌逊色不少。
来自益普索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大部分日化品类中(身体洗护产品除外),都只有1~3个领导品牌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其渗透率(即消费者购买并使用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二梯队的挑战品牌约1.3~2倍,其他跟随品牌之间的差距都很小。
“一款产品打天下”已过时
本土日化品牌在夹缝中生存,是许多本土品牌高管都曾有过的抱怨,特别是2004年之后,日化行业整体进入整合时期,欧莱雅牵手小护士、拜耳联姻丝宝、强生收购大宝,中国日化行业进入产业高度集中的寡头时代。
“当时本土品牌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发展瓶颈,很多上市本土日化品牌放弃了主业,转向投资房地产等其他行业。”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除了外资品牌的挤压,本土日化品牌转移注意力,一味发展多元化,也是其集体凋零的原因之一。
2008年以来,中国本土日化品牌开始全面复苏,崛起了一批企业,如伽蓝、霸王、相宜本草等。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
“暴发、暴跌是本土品牌的特征,讲究持续投入、深度耕耘的较少。”上述资深人士认为,现在的日化市场已经过了“凭借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索芙特、两面针一种新品谈振兴有点悬。
“本土品牌的机会并不是完全来自外资品牌的萎缩,两者并不完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有时候排名第一的某品牌的市场份额减少了,但销售额每年都在增长。”一位本土洗衣液品牌负责人表示。日化市场的规模每年都在增长,仅化妆品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0%左右。
对于再度出山的众多本土日化品牌来说,市场环境与十年前已经大不同,如何赢得消费者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二三线市场和电商渠道是未来日化行业的新增长点。”一家外资日化品牌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未来本土和外资品牌争夺的焦点。
宝洁、联合利华早已在广大的三四线市场实施渠道下沉策略,在传统渠道上外资品牌占优势,但在电子商务方面,两者机会均等。据统计,目前宝洁、联合利华、两面针、索芙特、立白、浪奇等日化品牌均在天猫上开有官方旗舰店。
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电商人才短缺,电商团队建设是考验日化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