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临“寒冬”的不仅是处在产业“动脉”上的家电制造企业,对于处在“静脉”上的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企业而言,也同样面临着困境。“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在2011年底全面退出,这让我们感觉一下子又回到了以前。”2013年5月22日,多位前来参加“2013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技术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际会议”的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负责人对《电器》记者感叹。虽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行业整体正在调整中稳步向前。
回收环节仍是重中之重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让此前一直“忍饥挨饿”的正规处理企业“吃了一顿饱饭”。较高的政策补贴,助力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正规军”在与走街串巷的“游击队”的竞争中,头一次占据了上风。根据中国家电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2012》以下简称《白皮书》,2011年,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理论报废量为6671万台,正规处理企业的实际处理量高达5633万台。这与2009年和2010年理论报废量与实际拆解量比例差距悬殊的情况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好景不长,当家电以旧换新政策2011年底落幕,“正规军”再次陷入困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再次成为“游击队”的囊中物。《白皮书》显示,2012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实际处理量与2011年相比大幅“跳水”,下降到2066万台,而同年的理论报废量则高达7585万台。这意味着,2012年只有不到三成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入正规处理渠道。
“由于要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正规的拆解处理,我们在回收环节不具备价格优势,老百姓更倾向于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卖给出价更高的民间回收者。”某处理企业负责人坦言,“回收一直都是我们最头疼的环节,收不上来废弃产品,我们就没有生产原料,就意味着无米下炊。”
正是不愿再受制于回收环节,越来越多的拆解企业开始着力建设自己的回收渠道。固定回收点、收旧热线、流动回收车,甚至到阿拉环保网、香蕉皮等环保回收网站,拆解企业开始了在线上和线下全方位推进回收渠道建设。
制度日趋完善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不仅有来自韩国、德国、日本等国代表对本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经验的介绍,还有来自高等院校及企业的技术和经验的推介,更吸引企业的是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政策和制度的解读。
“说到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在行业发展中仍发挥着指导性、方向性的作用。”企业参会代表并不讳言自己对政策和制度的期待,“从2012年7月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正式启动,这对我们而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实的第一步,是制度化的开端。”
据财政部综合司收费基金处马宇介绍,目前基金征收工作进展顺利,201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以及2013年第一季度的基金已经征收入库,实际征收入库额基本符合预期。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第一批纳入基金补贴名单的43家企业的拆解处理数量进行全面核查,并尽快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位。
从最初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到如今基金制度的实施,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较为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体系。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处理企业的实力正在日益壮大。从最初的华星、新天地等四大试点企业,发展到现在百余家企业同台竞技,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声势越来越大。天津某危废物质处理企业负责人告诉《电器》记者;“我们正在积极扩大产能。近年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量日益增大,这对我们处理危险废弃物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行业发展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好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来源: 电器 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