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在遭遇成本过高的问题时,想要摆脱当下困境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装备,推行高效生产,减少用工成本。由此应用自动化设备成为它们实现转型升级的首要选择。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服装款式、功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生产的交货期越来越短,产品工艺变化越来越频繁,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受到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对中小服装企业形成了威胁,同样也困扰着大中型服装企业。因为,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柔性和生产率是相互矛盾的。只有品种单一、批量大、设备专用、工艺稳定、效率高,才能构成规模经济效益;反之,则影响生产效率。
制衣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效率越高,但是,发自动化设备在实际运用中遭遇不少挑战。服装的柔性生产主要表现在对加工对象多变的适应性,即可以很容易地从一款服饰的加工转化为另一款服饰的加工。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中,产品款式的切换时间很长,一旦换款,设备、人员都要调整,生产效率低且库存量大。在所有服装品种中,由于服装款式多样极易出现产品多样化的细分和批量小、批次多的生产需求特点。而这一特点对自动化设备发出的最大挑战便是模具的更换及效率与投资成本的平衡。
很多衬衫企业提到,曾斥巨资引进的自动衬衫贴袋机、自动勾袖头机等因模具问题最后成摆设。以自动勾袖头机为例,袖克夫的宽窄、长度、形状一直在变化,但对应的模具却很难多变,且更换的成本不低。自动化设备在批量生产时,效率优势十分明显,但一旦遭遇频繁换款、批量相对较小时,则没那么明显。
另外,精明的投资者也会细细考量每一笔设备投资的效益,将钱用在刀刃上。这也是为什么款式多变的内销型衬衫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他们更乐意将钱花在熟练工身上。
尽管留住了熟练工,把控住了关键工序的质量,但这些内销型企业同样面临员工年龄偏大、质量不稳定、整体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服装生产模式存在几大浪费:搬运的浪费、待工待料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制造不良的浪费、制造过多的浪费等。采用自动化输送线,可以减少搬运和中间库存的浪费,但是也存在着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一是平衡工序的设计,二是必须贯彻全员质量管理的观念。
自动化专用缝制设备将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待工待料的时间,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很高,但必须解决自动化设备的可编程性,即只需改变有关软件和少量零部件就可以进行生产。当然,设备价格不能太高也是服装企业关注的重点,“最好能在两年内收回投资”。
为了避免高端专业化设备面对小批量多批次生产的尴尬,不少有实力的大型服装企业开始走联合设备厂家开发、改造旧机的道路,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初期的设备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增大了企业应变的能力。可以预见,柔性化生产是服装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实现柔性自动化生产,需要设备厂商与服装企业深入转开合作,共同来解决。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