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总经理钟平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目前已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网的国际国内来话的实时跟踪,一旦发现有异常的大批量“秒呼”用户的通信,可以立即处理,掐掉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认为,运营商作为上市公司,有成本和分红的考虑。要督促他们权衡社会责任的承担,可考虑发生电信诈骗后起诉运营商。
运营商:
超短呼叫已大大减少
2017年,打击电信诈骗势在必行。号称史上最严的手机实名制已在广东推开,如今进行得怎么样了?昨日,记者专访了省人大代表、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总经理钟平。他表示,去年对还没实名制的用户已全面关停,目前正在推行以技术手段识别诈骗电话,发现苗头及时掐断。
“我自己是这么看打击电信诈骗的,有诈前、诈中、诈后三个阶段。”钟平说,“诈前”就是在骗子拨出诈骗电话前,运营商及时识别,封锁线路;“诈中”就是银行设置相应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具有电信诈骗特征的转账行为,启动紧急止付或冻结程序等措施;“诈后”就是电信诈骗已经构成了事实,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查,法院负责追究法律责任。
钟平介绍,广东三大运营商已联合起来用技术手段进行防范和识别,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自主研发了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系统“蓝盾”,“效果不错,该拦截的拦截,该提醒的提醒”。
比如对于一些高频次的超短呼叫,“主叫第一声就停了,如果这样的模式发生3次,系统就会阻止电话打进来。”钟平说,后台已建立模型,不断跟踪类似话务,“其实你会发现目前的超短呼叫已经大大减少了。”
另外对于一些频繁对各种号码呼叫的话务,系统也会进行标注,及时发短信提醒用户这是高频呼叫电话,要防范小心,如果是固话的话先放一个录音告诉接听的人。
人大代表:
“成本论”倒逼运营商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律师协会《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引述不完全统计数字:全国一年电信诈骗涉案金额200亿元,案件破案率不到2%。
在调研中,省人大代表一直在询问,电信诈骗为何总能轻易得手?从主管和监管方的角度看,存在多个问题:
第一、实名制不落实。在社会舆论和人大代表们的催促下,广东省三大运营商在去年10月前率先解决实名制问题,更推动了全国的实名制立法。
第二、身份证真实性和容易被复制问题。陈舒说,身份证挂失后,多数情况下没有即时丧失效果。结果有人通过挂失,弄出来很多身份证,再转手把身份证卖给诈骗分子。“公安部表过态,要着手彻底解决这问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缺乏源头堵截。陈舒等多位代表在会上表示,根本问题是变号电话的利用,这牵涉三大运营商应该承担的网络安全责任。打过来的境外电话,顺利通过三大运营商的国际话务服务局,变号换马甲拨出,“每个月6元来电显示服务费,明明是境外的,却显示出公检法的号码,为什么收了钱不提供安全服务?我们就抓住他们(运营商)的根本问题,督促他们解决。”
“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陈舒表示,通过技术服务堵截诈骗源头,需要人力物力投入,运营商作为上市公司,有成本投入和利润分红等考虑。如何督促他们权衡社会责任的承担呢?“如果运营商不提供安全的服务,我们就推动受害者去法院起诉他们,让他们承担赔偿责任。”
陈舒举例说,银行也曾频频出现盗刷等问题,现在情况好转了很多,为什么,因为有过几单赔付的官司,“最高赔到60万元,银行就肉疼呀。”保密工作当年非常不到位,根本还是成本问题,“赔了钱,再发的芯片卡就安全了。”
陈舒的“成本论”引起全场的会心哄笑。她继续说,只要让运营商也肉疼了,自然就有动力去改进安全缺陷,想办法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