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迷的外贸环境中,高速发展的服务业已成为外贸的新动能、新亮点。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1-8月,服务进出口总额34714亿元,同比增长24%。至8月底,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18.1%,比去年全年提升2.7%。
“我国外贸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新的发展动能正在集聚,外贸发展保持回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在18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沈丹阳说。
服贸总量排名世界第二
无论从结构优化还是从新动能集聚上看,服务贸易的高增长都表现抢眼,在一些领域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如在计算机、技术、维护维修、广告等的高附加值服务方面,1-8月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2.7%、23.1%、58%和71%。同样,服务业也成为吸收外资的高地。1-9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307亿元,同比增长9%,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70.7%。
“去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意味着中国跨入服务经济时代。多方面数据显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几驾马车都向服务经济层面转移。这也是服务贸易增长的坚实基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对记者说。
根据世贸组织发布的排名,我国服务贸易的世界排名在2012年首次进入前三,在2014年升至世界第二,居美国之后。2015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在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服务进出口额的7.7%,较2014年提高1.4%。
《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额累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
逆差扩大倒逼政策落地
然而,在服务贸易高速增长中,出口低于进口,逆差不断扩大。
据沈丹阳介绍,前8个月,旅行(含旅游、留学)服务进口同比增长近50%。受此影响,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10928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2773亿元。
“虽然服贸的逆差扩大,但是没有必要因此抑制服务进口,而应把重点放在扩大出口上。”李俊称,有些进口是市场化的行为,反映的是百姓的正常需求,同时,消费国外的优质服务,对国内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水平也起到促进作用。
李俊建议,下一步应通过试点,探索促进我国服务出口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
去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今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等10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为期2年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李俊告诉记者,因为很多省份6-8月才通过试点方案,因此,很多政策还需要时间落地。“比如出口退税等财政政策在货物贸易上已经运用得很成熟,出口保险对货物贸易已经给了很大支持,但是,对服务贸易的覆盖还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服务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约为20%,而在我国,去年这一比例尚不足9%。这也意味着巨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