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跨境金融服务助推天府之国走出去引进来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银行业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1-18 11:16:51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贸易的背后都是资金的双向流动。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深入发展,为顺应相关形势,四川省银行业机构提供从国际贸易、工程建设、实体投资、跨境资金管理到全球资产管理与配置等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助力川企顺承“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迅速实现“走出去”、“引进来”。
作为扩大内陆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实施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四川省加快川企“走出去”步伐、深化对外开放带来了重大市场机遇,而“资金融通”,正在为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带来实质性的助推力量。
记者了解到,四川银监局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四川实际,不断强化监管与服务,引导银行业机构深化认识、找准重点、主动作为,支持产业、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等“走出去”和“引进来”:通过“网点跟随、产品跟进、服务跟踪”,为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产品和稳定海外需求的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出口融资通过积极发展进口信贷、进口信用证等业务,支持四川省产业企业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关键技术;通过提供国际结算服务、信息共享等方式,支持成都市、绵阳市等跨境电商园区建设。截至2015年9月末,四川银行业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领域和重点项目贷款余额12007.5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1.32%。
银行业全球化布局 助推装备产能“走出去”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突出的发展短板。而与此同时,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装备制造业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上升到战略高度。
绵亘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是全球基础设施产业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带一路”助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报告称,“一带一路”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总额约合50亿元人民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而银行的资金支持, 成为搭建供需双方的桥梁。
东方电气(11.060, -0.13, -1.16%)集团,落户“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四川省,是我国重大装备尤其是大型电力设备走出国门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积极开放国际市场,东方电气发电设备产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产品和项目覆盖了海外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东方电气集团副总经理黄伟介绍说,“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政府的外贸、财税等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工商银行(4.200, -0.03, -0.71%)等大型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二者形成的合力,是提升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由此也推动了一大批海外工程项目的落地。”
2015年10月10日晚18时30分,由东方电气负责金属结构和机电总承包的埃塞俄比亚吉柏3水电站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出口大型发电机组,涉及金额大,工商银行提供的出口买方信贷,是东方电气埃塞俄比亚吉柏3水电站项目竞标成功的关键。“埃塞俄比亚吉柏3水电站项目,意大利某公司是总承包商,因而机电部分原本也准备从西方采购。2009年机电部分招标前后,由于欧洲金融危机,相关的贷款资金无法到位,埃方决定谁能给信贷,项目就给谁”,东方电气国际合作公司副总经理陈强介绍,“合同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完全国际化运作,监理机构要求严苛,是一个与国际一流公司同台竞技的高难度项目。而东方电气依托在水电设备领域的自主技术创新,以及工商银行在融资上的大力支持,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并顺利完成并网发电。”
“吉柏3水电站项目时效要求高,成本控制严格,经过数次与业主埃塞俄比亚发电公司沟通、协调,在克服了法律、异地调查等重重困难后,最终工行四川省分行为埃塞俄比亚发电公司提供总额4.7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协助解决了业主的融资需求,为东方电气在非洲市场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徐梅介绍说,“我们针对对外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提供各类对外非融资性担保、工程项下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买方信贷、境外项目融资、内保外贷等金融产品。通过多元化的产品支持,满足企业在‘走出去’各个阶段的金融业务需求。”
善弈者,谋势。跟随企业“走出去”,加快海外布局,已经成为大型银行国际化战略的一个支点。“近年来,工商银行的海外步伐特别快,机构建设基本形成全球化的网络布局,目前工商银行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39家境外机构,通过参股南非标准银行间接延伸至非洲18个国家。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拥有120家分支机构,还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736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目前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覆盖率是最多的。”徐梅介绍说。
在“一带一路”进程中,金融机构如何帮助境外投资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对此,徐梅介绍说,“一方面,我们给埃塞俄比亚开的履约保函是埃塞俄比亚货币来做的,但是我们锁定了美元和当地币的汇率,这样实际上就避免了当地币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针对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我们提供远期结售汇、买断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为企业锁定财务收益。”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目前也存在国内企业不擅长使用避险工具以及国内金融机构避险产品不够多样化、全面化的问题。“所以,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一定是最终的解决办法”,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张雪松指出。
政策性金融助力战略资源储备“引进来”
钾,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肥料。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要用约占全球7%的可耕地、只占全球1.6%的钾盐资源量,去养活占全球20%的人口,钾肥的有效供应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能源资源合作,也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抓手。针对我国钾肥供求缺口大的突出矛盾,国家制定了钾肥供给的三个“三分之一”策略,即国产、进口、境外基地各占三分之一。到国外勘查开发资源、建设中资企业海外钾肥基地,成为解决我国钾肥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四川省开元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众多开展国外找矿工作的企业之一。
2014年8月,第一船老挝开元公司生产的钾肥运抵中国港口,我国钾盐境外开发企业首度成功实现反哺。截至2015年10月,开元集团共返销国内钾肥近20余万吨,对缓解我国钾肥紧缺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商务部的特别表扬。
“开元集团2008年10月取得老挝的钾盐勘察权,并于2011年1月启动了一期年产50万吨钾肥项目建设,是国内企业境外钾肥项目中设计最优、进展最快、质量最好的项目”,四川省开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思俭介绍说,“而这背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的支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记者了解,在四川开元集团老挝钾盐矿项目中,国开行四川省分行“融资”、“融智”,多方面助力我国实现对重点战略资源钾肥的储备控制。
一是“融资”助力。据记者了解,能源资源类项目普遍特点为: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开发性金融在其中发挥着服务国家战略主力军的作用。
“钾是我国需要进口的农业资源,这是我们此次立项的主要考虑和出发点”,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工作人员介绍说,“钾盐项目建设投资较大,老挝钾盐一期50万吨项目建设投资约为2亿美元,融资需求超过1亿美元。对此,我们经过充分考察和审慎评估,最终提供了信贷支持,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高效优质建设。”
二是“融智”支持。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一带一路”涉及国别与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复杂、多变,如何准确识别国别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是“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考验。
从2006年起,国开行开始在全球“投棋布子”,向海外派出工作组,对所在国进行深入调研,加强交流与联系,有针对性地做好融资规划,为项目运作创造条件。国开行老挝工作组正是最早的一批,由云南分行对口管理,于2006年11月实现派驻。“工作组对老挝当地情况很熟悉,对老挝国情、钾肥行业、当地法律都有着清晰的判断,这有助于我们四川分行对老挝国别风险的准确判断”,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与开元集团的项目合作中,我们发挥了国别组常驻的优势,帮助公司与当地政府联系,分享信息,为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整体规划提供支持。”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开行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全球的网络,包括海外分行代表处、53个国别组以及下属子公司,中美、中巴、中非等各种专项基金,以及香港分行等,贷款业务覆盖全球196个国家。
三是金融创新。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经济交流增多,汇率既是“一带一路”国家的关注要点,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经济成本的构成因素之一。如何防范汇率风险成为银行及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国开行对开元钾盐项目创新贷款方案,既提供美元贷款,又提供人民币贷款,使企业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安排资金使用,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和换汇成本。这也是四川第一笔境外人民币中长期贷款。
“企业要避免汇兑损失,除锁汇以外,还可以借助‘人民币+外币’的中性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工作人员介绍说,“具体人民币和美元的比例,我们基于两个考虑:一个是企业的资金需求,你搞项目建设的时候需要多少美元、多少人民币;第二就是你挣什么钱花什么钱,还款的时候避免出现汇率币种上的错配。因为开元的项目建设中资占比很高,不管是工程的使用方还是设备,都是从中国去的,所以安排了一定金额的人民币。”
“走出去、引进来”:跨境双向资金池助力企业全球布局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贸易的背后都是资金的双向流动。由于跨国企业的资金收付较为频繁,如何更便利、更精准地在全球范围内调拨资金,是企业急切关注的问题。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深入发展,为顺应相关形势,银行业机构积极搭建安全、快捷、可靠的跨境清算路径,努力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完善的跨境结算服务。
四川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两大支柱产业,涉足饲料、肉食加工、养殖、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等行业的多元化集团企业。“近年来,通威集团的海外业务快速发展。每年海外都有10多亿元销售额,进出口贸易额达20亿元左右”,通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袁仕华介绍说,“在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限制下,通威集团对海外项目的投资,以及集团内部跨国企业之间的资金调动,比如境外投资或者说境外投资的股权流入,股权投资收益流入,结汇、购汇等,会涉及到资本项下的许可问题,需要有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批准,很不方便,汇率风险也造成了潜在的财务管控压力。”
农业银行(3.080, 0.01, 0.33%)四川分行奉行“相伴成长”的经营理念,从通威20多年前成立之初的第一笔贷款开始,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了解到通威股份(11.660, -0.26, -2.18%)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金融需求后,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主动上门对接,构建营销团队,与企业和四川省外汇局的沟通不下10次,反复修改、提炼和完善业务操作方案,最终形成了既满足外汇政策规定要求,又满足公司外汇资金管理个性化要求的方案,并得到四川省外汇局的认可备案。2014年12月,农行四川省分行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办理了第一笔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对外放款业务1000万美元,成为四川省正式执行该项政策以来第一家成功办理外汇资金池通道业务的银行。
“近几年,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对国际业务很重视,专门成立了跨境人民币工作小组,跨境业务连续两年全省第二。201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试行)》后,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就积极发掘客户需求、主动营销”,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国际部唐歆介绍说。
此后,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积极跟进,为企业上线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开立国内及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为企业成功搭建外汇资金池,截至2015年11月,通威股份在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与外汇管理管局帮助和推动下,通过农业银行的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及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政策支持,总共实现对外放款4500万美元,用于海外分子公司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支持通威“走出去”。
2015年6月,应企业发展需求,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又为通威搭建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相较一般的跨境资金调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的优点就是可以自由向境外划拨人民币资金,免去相关审核手续,方便资金更快到账。打通了集团境内外人民币资金双向流动的通道,解决境内外成员单位经营采购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大幅提升了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跨国资金运营成本并有效地控制了融资成本”,唐歆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的双向资金池的业务,以贸易型和生产型的企业为主,企业对外进出口做得比较大以后,需要在境外建立更多的贸易渠道。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推进。记者了解到,201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降低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企业的门槛,这有助于提高跨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动机,从而在客观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次提速。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在目前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必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稳步推进。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在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货币结算,这为人民币区域化带来了契机。
“未来中国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能否通过‘一带一路’逐渐扩大利用人民币进行向外投资,从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2015年初撰文指出。
支持“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战略,既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应尽之责,也是在新形势下实现四川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展望未来,在四川银监局的监管引领下,四川银行业必将为“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作出积极贡献。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