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二五”服务业年均增长逾9.9% 成经济发展新引擎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新闻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11-17 10:36:05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狂欢中,天猫24小时最终成交额为912.1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0%,四川双流县排名全国消费县第四。同样,在京东全天3200万下单量中,四川地区下单量排名仅在广东、北京、江苏后,位居全国第四。
今年10月,2015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毫不掩饰对四川的偏爱:“四川是我最为喜欢的一个地方,这里是跟当下中国电商和未来中国电商出路最为契合的地方。”
今年5月,四川省政府在国际服务业枢纽——香港举办四川服务业推介会,共吸引100多家知名港企及商协会负责人参加,签约36个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主要涉及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养老康健等领域。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表示,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在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下,希望共同努力推动川港两地互惠互利经济增长。
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特点,即先导型服务业快速成长。电子商务已成为我省重点发展的5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前8个月,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392.3亿元,同比增长31.6%。
“十二五”期间,四川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全省经济的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服务业已成为四川经济增长新动力
规模快速扩大。“十二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0.6万亿元增加至2015年(预计,下同)1.2万亿元,其规模是2010年的1.8倍,对GDP增长贡献率由2010年的25.4%升至2015年的39.0%。“十二五”期间,服务业为我省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健康稳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增长保持中高速。“十二五”期间,预计服务业年均增长9.9%以上。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11.2%,2012年比上年增长11.6%,2013年比上年增长9.9%,2014年比上年增长9.4%,预计2015年比上年增长8%以上。
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8.7%,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4:50.5:35.1调整为2014年的12.4:48.9:38.7。从内部结构看,四川服务业呈现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降低,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的态势。三次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我省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社会效益明显。“十二五”以来,四川服务业在实现财政增收,提供就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日益明显。2014年,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2441.1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60.1%,为我省财政提供了坚实的税基;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1648.1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4.1%,较2010年提升2.7个百分点,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就业弹性系数较高的特性,使其未来吸纳就业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此外,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特点,其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容小视。
发展后劲增强。“十二五”以来,服务业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服务业投资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稳居鳌头,为我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4年,四川服务业投资1.6万亿元,是2010年的2.0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6.7%,比2010年提高8.4个百分点。2015年,省政府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总投资2818.4亿元,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已经形成。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以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在四川发展迅速。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1828.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6%,比2010年提高5.7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495.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5%,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蓬勃发展。2014年快递业务收入47.96亿元,较2010年增长161.6%。
集聚态势明显。集聚发展是当今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为新载体的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四川围绕加快推进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依托天府新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要平台,形成了40个主体功能突出的服务业聚集发展示范区,包含商贸流通、文化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块。2015年,40个集聚区入驻企业约2万家,从业人员约80万人,预计营业收入2000亿元。
二、四川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四川服务业占比不高。近几年来,四川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对服务业及服务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但占比仍有较大差距。2014,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也低于重庆8.1、贵州5.9和云南4.6个百分点。
四川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未形成。四川服务业的优势行业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行业。四川的信息技术、物流、旅游、展览等产业都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缺乏绝对优势,核心竞争力还未形成。
四川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全省服务业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成都经济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大、占GDP比重高,其中成都市服务业占比早在1997年就达到50.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发展速度快、但总量偏小;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业业态丰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农村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明显。
三、加强规划,做大做强服务业优势产业
“退二进三”,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四川是“三线建设”重点区域,工业历史悠久,老工业基地较多,推进四川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服务业发展需要先行一步。在统筹城乡改造、城区老工业区和新城新区建设中,推动旧街区、旧厂区、城乡新区发展,实现“退二进三”,建设服务业繁荣繁华标志区,鼓励发展商贸流通、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完善电子支付、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家庭服务中心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和生活服务圈,以服务业发展带动四川整体经济转型升级。
确立方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服务业行业门类众多,各行业之间发展迥异。作为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以及西部文化中心,四川在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软件信息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会展业、旅游业等产业上具有先天优势。因此,我省要加快物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整合物流配送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建设金融机构中心、交易中心和后台服务中心;加强信息基础建设,促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商贸中心城市在商品、资金、信息及流通网络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周边市场连接和拓展,构建现代商贸网络体系;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提升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生活型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统筹协调,分类推进区域发展。加快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百万人口大县、新型小城镇等重点区域服务业发展。推动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引导扩权强县试点县(市)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支持成都市以运筹决策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为重点的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推进天府新区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打造服务业新增长极。
此外,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认为,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是四川省不少企业锁定的方向。制造业服务化的快速发展,既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加速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特点,其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容小视。“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四川省的强力推动下,四川省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