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下乡”进藏区 一县一策定制服务农牧民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人民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7-07 10:28:15
“前几天就听说省上的‘三下乡’要来我们镇,我送完牛奶就赶过来了,杂技表演很精彩!我是养牛的嘛,就领了畜牧养殖的资料和牧草种子,还留了专家的电话号码。”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林坡村牧民达瓦扎巴说。
6月30日上午,四川省2015年(夏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欢乐藏区行”暨“法律七进”活动小分队来到川主寺镇,为农牧民送来文艺表演、义诊巡诊、法律咨询和农技物资等。
不只是川主寺镇,此次“三下乡”活动覆盖了四川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9个县。从6月28日开始,约200名文艺工作者、体育工作者、医务人员、法律工作者和农技专家等,以小分队形式深入藏区乡镇、牧民定居点、寺庙,为藏区群众提供服务。
“明天就重见光明”
——省医免费为农牧民做手术
在阿坝州阿坝县人民医院,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雷春涛接连为19位患者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
此次“三下乡”活动前期进行了广泛宣传,各乡镇卫生院还按平时登记在册的名单通知到了每个白内障患者。6月27日上午11点,蒲瓦杰带着83岁的母亲察地赶了15公里山路来到县医院,大厅里已排着长长的队伍。经过坐诊医生查看,很快就安排她进行了各项检查,并被列入了28日的手术名单,自己不用再付一分钱。
阿坝县医院未开设眼科,而白内障又是高原地区老年人常见病。因此,当地群众就医往往要长途跋涉到阿坝州府马尔康县或是更远的地方。“如果到省城医治,费用在6000元左右,还不包含住院、路费等,阿坝县通往成都的大巴要耗时9小时,大部分家庭并不具备去省城看病的条件。”雷春涛说,“我们这次手术就是‘短平快’,昨天确诊条件成熟,今天手术,明天就能够重见光明了。”
蒲瓦杰说,“我们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这次能免费获得省里专家做手术,真的太感激了!”
除了集中免费手术外,由省人民医院、县、乡医疗人员组成的欢乐藏区行阿坝县医疗队共计23人,先后在阿坝镇、洛尔达乡进行义诊巡诊。医疗队累计义诊57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6万余元,发放资料400余份。
“真的很新鲜”
——各类艺术送到家门口
“8号,扣篮……10号,扣篮……”6月28日下午,400余名观众迎着烈日聚集在阿坝县篮球场,依次喊着四川金强篮球队4名运动员的队服号,要求他们表演扣篮。之前,他们与县队运动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友谊赛。“我们县不管是农牧民、学生,还是喇嘛,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从来没看过扣篮,这次看省上几个小伙子表演扣篮,很精彩!希望以后他们能经常来。”阿坝县一位个体工商户说。
6月30日,“三下乡”川主寺镇站活动在蒙蒙细雨中照常开展,藏族、羌族、回族、汉族同胞早已按捺不住热情。
歌舞、说唱、戏曲、杂技……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赢得观众掌声不断。四川省文艺工作者和阿坝州歌舞团文艺工作者为观众送来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一曲《节日快乐》让现场充满浓烈的喜庆气氛;一支舞蹈《藏鼓水袖》让小朋友跟着起舞。而省小分队的杂技《空竹》和川剧《变脸》更是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喜爱。
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城管尕让见磋说:“节目很精彩,贴近我们的需求,我刚才问了几个人,大家都很喜欢。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变脸,从没现场看过,真的很新鲜!”
川主寺镇干部吴勇义认为,这次“三下乡”表演贴近藏区群众的喜好,通俗易懂。松潘县旅游开发已20多年,与外界接触很多,对于其他民族的艺术形式很渴望、也很能欣赏。
四川省歌舞团竹笛演奏家左晓燕演奏了一曲《牧民之歌》,引起现场阵阵掌声。“艺术最大的快乐在于共鸣,为了和藏区群众达到共鸣,我选择了这首欢快的草原牧民之歌,也感受到了观众们的热情回应。”左晓燕说。
“有备而来”
——将法律知识、农牧知识传播给最需要的人
领取资料的、咨询信息的群众将服务台围得密密实实,各种汉藏双语的农业、林业、法律图书和宣传册都受到热捧。
松潘县的达瓦手捧关于牦牛养殖的资料,乐不可支。他家里养了多头牦牛,但因为不懂牦牛选育技术、牲畜防疫等知识,牦牛品种越来越差、个头越来越小,牛得了病也没及时找兽医诊治。“现在有了这些资料,再加上省里专家教的方法,我也有些‘眉目’了!”
农技专家提前分析过阿坝县、松潘县的主要产业,即蔬菜(莴笋)、牛、羊,有针对性地派来了蔬菜专家和养殖专家进行指导,并带来了莴笋、大白菜等蔬菜种子。
松潘县牧民拿到莴笋种子时笑开了花,因为包装上写着“松潘高原型莴笋”,“没想到还有专门针对我们松潘气候的莴笋种子呢!专家们真是有备而来。”
一路从阿坝县到松潘县的律师黄章果,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法律咨询问题。“虽然农牧民群众知法懂法用法的状况还不是很好,但他们都很渴望了解法律,基本的法律意识已经有了,出了问题晓得用法律途径去解决,这是最重要的。”黄章果说。
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邹吉祥说:“我们这次‘三下乡’就是本着‘一县一策’原则,根据藏区群众实际需求,为藏区群众提供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