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绿地集团在贵阳成立贵州省绿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由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下称“绿地金控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金融信息数据处理、金融资产经纪服务、票据质押融资、金融类创新产品设计与实施、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运营等。
“双方的合作框架在去年8月就敲定了,除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外,发起设立小贷公司、产业引导基金和国资改革基金基本都已确定。”8月12日,一位接近绿地集团的人士表示,并计划合作成立公募基金、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不过在加大非银金融版图投入的同时,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今年上半年曾表示,准备将持有的两家银行股权要出手。“现在抛售一事还没最终结果。”上述人士回应称。
深圳一位地产基金总经理介绍,现在房企投资金融业主要有三种不同模式:一是在贷款资源上合作更紧密;二是立足社区金融业务层面的合作;三是房企对投资的金融机构运营管理参与度较高。
选择创新金融领域
贵州省金融办还将支持绿地金控集团在贵州发起设立公募基金。不仅如此,绿地下半年将通过海外发债资金在贵州设立1亿美元的小额贷款公司,还计划在当地发起设立贵州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首期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国资改革基金。
绿地对金融产业并不陌生,2011年4月,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绿地金控集团,注册资本金10亿元,该公司截至2013年末的总资产为67.82亿元,净利润2.59亿元。
目前,绿地已在上海、宁波、重庆、南昌、青岛、贵阳等城市设立了一批小额贷款公司。譬如2014年1月,绿地金融投资控股出资2.55亿元,发起设立重庆保税港区绿地小额贷款公司,持股51%。
另外,上海绿地弘途投资发展公司还发起设立了上海奉贤绿地小额贷款股份公司,这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并且已经开设了两家分支机构,绿地弘途持股比例为46%。2013年,绿地下属小额贷款公司对外放贷形成的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别为1.536亿元、372.69万元。
除小贷公司外,绿地还入股了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锦州银行、东方证券等金融机构。截至2013年末,上海绿地弘途投资公司持有锦州(楼盘)银行3.98%的股权,绿地集团分别持有东方证券、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46%、4%的股权。
但绿地似乎开始对持股比例过小的中小银行股权失去兴趣。张玉良在今年上半年曾表示,绿地准备把持有的两家银行股权抛售掉,他认为对于房地产进入金融领域,应该选择比较有创新能力的板块,而城商行受到地域限制,创新能力不够,回报有限。
“出售一事正在走集团内部流程,组织进行相关的评估工作,最终的结果尚未敲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绿地集团的数据显示,其金融板块今年业务规模将达200亿元,明年将超500亿元。张玉良近日也表示,绿地的目标是打造“大金融”,在政策框架范围内,深度介入包括金融资产管理、信托、投资银行、小贷公司运营等业务,并自主参与经营。而“大金融”战略正是其有效实施产融融合发展的核心思路。
三种差异化模式
不仅是绿地集团,其他地产龙头企业近两年对金融投资也非常青睐。自2013年4季度以来,恒大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增持华夏银行,截至2014年3月3日,恒大地产集团通过其附属公司持有华夏银行的股份合计达到5.00%。2013年底,万科斥资25亿元入股徽商银行,合计持有该银行8%的股权。
上述地产基金总经理分析,房企青睐金融产业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经过近10年的积累,房地产龙头企业的资本实力普遍较强,就会有跨业扩张的内在冲动;其次地产行业本身就是资金密集型,对金融资源可谓高度依赖;再者金融也是产业资本眼中很好的投资标的,行业规模大、潜在收益回报丰厚、竞争并非完全充分,仍有一定垄断性。
发现,不同房企在进军金融领域时,采取的合作模式各有差异。绿地更青睐投资有主导权的非银机构,并且自主参与经营管理;万科就曾表示,参股商业银行是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
今年7月底,上海万科房地产还与渣打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智慧社区住户的金融解决方案,包括中高端客户的个人金融服务;二是万科商用物业的中小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包括中小企业融资解决方案、园区贷等。
“万科与银行的合作,是现有金融格局下对社区银行的一种尝试。地产与金融也确实能在社区业务上找到合作的地方。”上述人士认为,另外房企通过参加投资,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资源支持也是模式之一。
譬如,华夏银行近日表示,已审议同意核定恒大地产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关联交易授信额度40亿元人民币(不含银行存单和国债质押担保业务),授信有效期1年。对于身处行业拐点的地产“土豪”而言,银行信贷支持无疑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