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相生相伴态势,这种融合趋势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未来,应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随着云计算、3D打印、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将促进智能制造、创新设计等新的制造模式以及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网购、网银等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必将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把握好这一机遇,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梦、塑造中国服务品牌都具有战略意义。
一、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表现出几个突出特征:一是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呈现相向发展的趋势;二是服务外包成为融合的主要路径;三是产业集聚化、配套化成为融合的组织形式;四是全产业链发展成为融合的利润增长模式;五是信息技术成为融合的技术载体;六是产城融合发展成为融合的区域实现形式。这些特征从产业、企业和区域不同层面,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空间,产生结构升级效应。从产业层面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渗透越来越强,使得产业价值链重构为一条既包含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环节,又包含服务业价值链增值环节的融合型产业价值链,具有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增长潜力;从企业层面看,企业经营活动的重心已经由单纯制造、单纯服务转向服务与制造相互融合,企业的组织方式、赢利模式、产业链、利润增长已经由服务部门决定;从国家经济竞争力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产业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二、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但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政府和企业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规律认识不够。从政府层面看,没有树立二业融合的发展观,甚至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对立起来。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已经进入服务经济阶段,但政府从地方财税、GDP增长出发,仍然把制造业放在首位而忽视服务业;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当地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市场结构都不具备产业高级化的条件,但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不切实际地提出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其结果适得其反,浪费很大。从企业层面看,许多企业对二业融合中出现的新竞争规律、新商业模式认识不清,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创新不够;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以自我服务为主,缺乏服务外包的理念,一些大企业的研发、设计、物流、财务、人力资源、品牌宣传等服务部门通常内置,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能力购买专业化服务,对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处于模仿抄袭阶段。这些都抑制了服务专业化,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机遇。